哪一起事件对三国历史走势影响最大?这位谋士的作用一直被后人忽略

2018-12-31 19:19

  三国可能是中国人最喜欢讨论的历史时代之一,但是三国的存在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的60年时间。因为这中间发生了一些事,加速了三国的衰亡,使曹魏能快速完成统一。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讲讲三国时期发生了哪些事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当然这其中肯定离不开人的因素,因为有一位谋士我们一直忽略了他的存在,可能因为一个举动、一个决定就让一个朝代覆灭。

  但如果说在三国众多的谋士中选出一位对三国历史走势影响最大的人,那么下面这位大神应该是第一人选:许攸。

  官渡之战是当时规模,势力最大的两大军事集团袁绍,曹操集团的决定性战役,这一战后,双方力量发生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看看他儿时的玩伴,都是曹操、袁绍这样名震三国的一方霸主。少年时,许攸和曹操、袁绍一起,偷鸡摸狗,干了不少坏事,可以说是曹操和袁绍的“发小”。

  长大以后,许攸也是不甘寂寞之人,而且胆子越来越大,几乎没有他不敢干的事儿。

  后来或许是觉得干什么都没难度,实在是太寂寞了,所以就琢磨着,要干点大事儿。

  “兄弟一心,其利断金。咱们俩从小在一起摸爬滚打,这次有青史留名的机会,我也没忘了你,咱们一起干吧。”许攸劝道。

  不过,在曹操看来,废帝这么大的事儿,岂能如此儿戏,就许攸、王芬、周旌几个人,还差得太远。这时如果掺合进去,很有可能会因废帝失败而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曹操坚决的拒绝了许攸的劝说。

  后来,事情的进展果然如曹操所料。在汉灵帝北训时,王芬想以防黑山贼为由发兵。不料,被汉灵帝发现,召其入朝。王芬因害怕而自杀,许攸则出逃。

  在跟随袁绍之后,许攸做为谋士,曾经给袁绍出了不少好主意,但都没有被袁绍采用。

  公元196年,汉献帝东归,许攸和沮授劝袁绍迎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不听,许攸深感不满。而后来曹操的做法,证明许攸的这一计策是十分正确的。

  当时,势力最大的两大集团,袁绍集团和曹操集团在官渡展开了正面对决,也就是官渡之战。

  其实,在官渡之战开始之前。许攸与沮授、田丰就曾经劝过袁绍,不要马上就和曹操进行决战,可以先打一打其他小的势力,待自身实力再强大一些后,再和曹操对决。不过,袁绍觉得自己已经很强大了,根本就不听劝谏,并先后把田丰和沮授关进大牢,许攸对此深感失望。

  许攸说:袁绍兵少,现在全部兵力都在和我们进行对抗,他的老巢许都一定十分空虚。如果我们派出一支军队,轻装前进,连夜奔袭,直取许都,一定可以将许都攻下。占领许都后,我们就可以奉迎天子来讨伐曹操,这样不仅能让曹操顾此失彼,而且从道义上也能占得上风,这样一定能够击败曹操。

  可以说,许攸此计可谓是釜底抽薪之策,如果袁绍采用此计,官渡之战的结果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进而会影响整个三国的历史走势,无奈袁绍太过刚愎自用,根本没有听进去,白白地丧失了一次可以一战击溃曹操集团的机会。

  恰好此时,许攸的家人犯法,留守邺城的审配将他们逮捕,并告之袁绍。许攸怕袁绍怪罪自己,加之之前多次献计得不到采用,一怒便连夜叛逃,投奔儿时的玩伴曹操去了。

  而当时,曹操的军队面临断粮的困境,一筹莫展。听说许攸连夜来投,曹操大喜,连鞋子都顾不得穿,光着脚板跑出来迎接许攸。看见许攸,一把就拉住许攸的手,说:子远(许攸,字子远)来投我,我的大事可成了。

  许攸之前在袁绍处,备受冷落,根本得不到重视。如今一看曹操对自己如此热情,自然是感激涕零。

  两人入座以后,许攸问曹操:贵军军粮可以用多久?曹操回答说:还可以支持一年。许攸心想,都是老狐狸,谁不知道谁啊?又说:哪有这么多?说真的吧!曹操再答:还可以支持半年。许攸说:难道你不想打败袁绍吗?为何不说真话?曹操说:跟你开玩笑而已,其实军粮只剩此月的份量。

  许攸于是建议曹操出兵乌巢,奔袭袁绍的粮草集结地。现在袁绍的粮食、辎重都在故市、乌巢,而且看守粮草的军队也缺少防备;如果现在您派一支军队,轻装奔袭,将袁绍的粮草都烧掉,不出三天,袁绍的军队自己就会败亡。

  曹操听计后大喜,选精兵假扮袁军,马含衔枚,士兵拿着柴草向乌巢出发,遇上其他人问话时,皆回答:袁绍怕曹操奇袭,派我们把守。袁军不疑有诈,放其通行。到达乌巢后,曹军放火,营中大乱,大破袁军,粮草尽烧,斩领将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首级,割下淳于琼的鼻,杀士卒千余人,将他们所有鼻割下,连同牛、马的舌头一同送往袁军,袁军将士大惊。

  乌巢失守后,正在攻打曹军营寨的张郃、高览投降,袁军全盘崩溃,袁绍仅带着八百骑兵逃回河北,曹操大获全胜。

  官渡之战可以说是对三国历史走势影响最大的一次战役,此战之后,曹操集团愈发强大,迅速掌握了中原北方地区的控制权,开始成为三国的第一霸主。而袁绍集团则江河日下。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逝,之后他的两个儿子袁 谭、袁尚为了争位自相残杀。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邺城,占领冀州,袁绍集团自此消失于三国版图中。

  后人赋诗曰:本初豪气盖中华,官渡相持枉叹嗟。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争得属曹家?

  不过,许攸因此居功自傲,乃至得意忘形,仗着自小与曹操相识,对曹操经常口出戏言,在正式场合亦不知收敛。在一次聚会上,许攸对曹操说:阿瞒,你没有我,不会得到冀州。曹操一听哈哈大笑道:你说的一点不错。曹操表面上虽嘻笑,心里却很讨厌他。

  曹操能忍,但手下的大将却忍不了,心想:我们为主公拼死杀敌,立下战功无数,都不敢对主公如此不敬。你一介书生,就是动动嘴皮子,焉敢如此狂妄无礼。

  许褚愤怒的驳斥道:“我们将士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才攻下此城。你怎敢如此夸口?”

  许褚大怒,心想,你不是说我是匹夫之勇,今天我就来个匹夫之勇给你看看,于是拔剑把许攸杀死。

  许攸被杀后,许褚提着许攸的头去见曹操,说:许攸实在是无礼,我把他给杀了。

  曹操其实心里对许攸十分讨厌,早就想杀了,可又不好下手。这次许褚出手,正中曹操下怀。因此只是稍稍责备了许褚几句,吩咐厚葬许攸,便将此事了解了。

  于是,这位直接决定官渡之战走势的谋士就这样走完了一生,可谓是活的惊天动地,死的窝窝囊囊。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