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镇江,有一座正在建设的长江大桥--五峰山长江特大桥,它是我国首座公铁两用悬索桥,也是世界荷载最大的公铁两用悬索桥。光是桥上的主缆,单根就能吊起1.5艘满载的辽宁号航空母舰。
沈伟今年29岁,从事桥梁建设工作已经第5个年头,现在担任五峰山长江大桥南锚碇现场技术主管。寒冷的冬夜登上离江面一百多米的桥墩,普通人可能吓得腿直抖,沈伟却说这是家常便饭,只是今天风真大,脸被吹得冰凉冰凉的。
工地正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沈伟负责检查混凝土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他说,照时间推算,应该是要打到明天早上五六点钟。
五峰山长江大桥是千米级公铁两用悬索桥,计划在2020年5月份竣工通车,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张。目前有3个墩子在施工,每天每个墩子基本在60米左右,一个夜班下来,要走2到3趟,晚上平均下来,基本要爬100层楼那么高。
一边走,沈伟一边骄傲地向记者介绍五峰山长江特大桥:迪拜塔的塔高是800米,它的混凝土方量达到了33万方,锚碇这个方量,比迪拜塔还要多6万方,也就是达到了39万方混凝土。
除了关注晚上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他还和同事老沈一起,把白天装的猫道门架检查了一遍。猫道是在主缆之下,平行于主缆的一个临时的施工平台,是工人的高空脚手架。把好质量关,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
在距离江面180米高处的猫道上作业,晚上的光线又不好,钢筋密集的地方,磕到碰到是常事。江面上风比较大,猫道还在晃,沈伟不由得多了几个小心。
沈伟还记得下雪那天早上,他一大早来到主塔,看到上面的冰凌不是垂直的,而是斜着往上走,可想而知上面的风有多大,有多冷。
距离江面高180多米 长1092米的猫道,来回检查一遍需要一个多小时。他还记得第一次去检查猫道的面网铺设,走到一半的时候,无意中透过镂空的猫道面网向下看了一眼,距离水面六七十米,下面的人和船都很小,想下来也不敢下,真正体会到了苏轼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而现在,他早已过了心理紧张期,而且专心于工作,其他的外界因素也就慢慢地忽略掉了。
一说起大桥的参数,沈伟滔滔不绝。悬索桥有两座主塔,就像晾衣绳的一个支架,它的悬索桥主缆相当于晾衣绳,搭在主塔上,通过锚碇来锚固死,所有的车辆以及桥的自重,都是靠这个主缆来承受的,大桥主缆直径1.3米,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大直径主缆,单根主缆拉力高达9万吨,足以吊起1.5艘辽宁号航空母舰。
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它的跨度长,主跨长1092米,相当于10个足球场那么长,这样就不用在江中间,像斜拉桥一样建立一个主塔,方便正常的船只在江面上通行。
通车之后,五峰山长江特大桥将是继南京长江大桥、正在建设的沪通长江大桥之后,江苏境内的第三座公铁两用过江通道,所以说对这个施工质量、工期进度的话,要求都非常高。
沈伟细致地检查工人凿锚的情况,交待师傅说,凿锚一定要露出75%的新鲜混凝土,同时凿完之后,上面的这些碎的混凝土块子,要把它清理掉。
沈伟说,干这份工作,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孩子刚刚出生5个月,累了的时候,看看宝宝的照片,又有了继续工作的动力。对于父母打心底的有些愧疚,从工作到现在5年了,但是真正在家过年只有一年,其他都是在项目上过的年。但是他想,造桥是在为社会做贡献,父母应该是会理解的。
他说,以后要是有机会带着老婆小孩还有家人走过这座桥的话,就可以很自豪地讲,这个桥我也参与了,我也是建设者之一。
他还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在国家其他地方、建造更多技术难度更高的桥,也希望宝宝长大以后,能带他走过自己以前建过的桥,很自豪地告诉他,这些桥都是他的爸爸,曾经奋斗过、战斗过的桥。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共建成80多座长江大桥,一座座大桥缩短了我们回家的距离,中国的桥梁建设也在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向大桥建设者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