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有重大发现!外媒这样评价

2019-05-20 07:03

  月球表面以下约60至1000千米的月幔,主要由哪些物质构成? 这个困扰全球科学家的问题,在中国科学家这里,有了一些突破。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科学家惊喜地发现,玉兔二号月球车首次在月球背面“踩下的足印”,留在了来自月球深部的月幔物质上。这为解答长期困扰科学家的月幔详细物质构成问题 提供了直接证据,可以帮助人类进一步认识月球的形成与演化。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利用玉兔二号携带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仪的探测数据,证明了嫦娥四号落区月壤中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月球深部物质 。

  北京时间5月16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也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这项研究成果 。

  1月3日(北京时间),嫦娥四号探测器登 陆月球。这是第一次有人类制造的探测器在月球背面 实现软着陆 。

  一直有人戏称月亮是奶酪制成的。研究人员们也一直试着理解月幔的构成。月幔是位于月壳和月核 之间的部分。

  月球上的撞击坑 让研究人员了解月球的演化和形成过程。当小行星 和其他物体撞击 月球表面时,月壳 被撞碎,月幔中的一些碎片会被带到月球表面。玉兔二号月球车的一项任务就是去寻找这些月幔碎片。

  20世纪70年代,一些天文学家认为月球早期是被岩浆洋 覆盖。岩浆 这种熔融物 形成了岩石。岩浆冷却后,一些矿物质会浮在上面,而质量更重的物质会下沉。浮在上面的物质会形成玄武岩地壳,覆盖在月幔的矿物质上。这些天文学家认为,月幔中的一些矿物质成分包含橄榄石和辉石 。

  据环球网消息,今年1月3日,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冯⋅卡门坑内着陆。玉兔2号(Yutu-2)与着陆器分离,它所携带的红外成像光谱仪获取了两个探测点高质量光谱数据 。

  研究人员通过对光谱数据的分析发现,嫦娥四号着陆区月壤光谱的吸收特征与月球正面月海玄武岩质月壤光谱的吸收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月壤物质中橄榄石相对含量最高,低钙辉石次之,仅含有很少量的高钙辉石。这种矿物组合很可能代表了源于月幔的深部物质。

  国家天文台 副台长、月球与深空探测研究部主任李春来在一个声明中表示:“了解月幔的物质组成对于研究岩浆洋是否存在是至关重要的。这还有助于我们对月球的热演化和岩浆洋演化的理解 。”

  中国关于月球的新发现也让外国网友们很激动。不少外国人在社交媒体上转发评论...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