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北极“话语权”成世界各国军事角逐新前沿

2019-06-06 03:35

  5月15日,北极理事会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召开第八次部长级会议。经过激烈辩论,北极理事会批准中国为正式观察员国,一同被批准的还有韩国、印度、日本等5个国家,但欧盟此次被挡在门外。北极事务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个尚未确定归属的资源富集区,堪称“最后蛋糕”。随着地球气候不断变暖,极地冰层面积逐步削减,资源开采成本将大幅降低,经过北极的航道优势也会日益突出。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2008年7月23日公布的一份为期4年的评估报告显示,北极地区拥有原油储量900亿桶,天然气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用“第二个中东”来形容北极的资源储量并不夸张。另据俄罗斯自然资源和生态部部长特鲁特涅夫估计,仅俄罗斯北极海域大陆架的标准煤储量可达1000亿吨,而且这里的煤炭具有低硫等特性,是少有的高品质煤炭。北极地区还有富饶的渔业、森林资源以及镍、铅、锌、铜、钴、金、银、金刚石、石棉和稀有元素等矿产资源。加拿大原本不是钻石生产大国,但最近15年里,凭借北极地区的3个钻石矿,已跻身世界钻石产量三甲。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层融化在使北冰洋夏季冰面以每十年9%左右的速度消失,海冰融化后的“新航道”令各国兴奋不已。目前这样的北极航道有两条: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其中,西北航道东起美国和加拿大东海岸,向西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经波弗特海、白令海峡抵达美加太平洋港口。东北航道西起西欧和北欧港口,从巴伦支海的摩尔曼斯克,经挪威和俄罗斯的北冰洋沿岸地区,穿过西伯利亚沿岸海域,一直延伸到白令海峡和远东地区,可到达中国或日本的港口。

  北极航道可使美、亚、欧航线年内,北冰洋的夏季适航期有望超过5个月,这一情况甚至可能使全球贸易重心发生转移。

  地理意义上的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在内总面积为210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但其中约80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和岛屿已经被环北极国家分割完毕,因此我们今天所说的北极之争是指海洋与北极冰盖区的归属争议。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靠近北极周边的八国(美国、加拿大、瑞典、丹麦、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争夺北极的竞争已由政治层面、科学层面向军事层面激烈展开。

  美国是争夺北极最积极的国家。2003年,美国拍卖北极的天然气开采权,以此表明对北极领土的所有权。2009年,美国政府制定“北极地区政策”,声称美国在北极地区享有“广泛的、基本的国家安全利益”,并声称必须具备“在北极独立行动的能力”。2011年夏,美国2艘核潜艇在北极冰区进行了军事演习。2012年1月,美国空军的B-2轰炸机首次执行北极长航时飞行,并在返回基地途中投掷了4枚炸弹。美国海岸警卫队不仅于2012年夏派出国家安全巡逻艇在北极展开行动,还将在北极建永久基地。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