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为什么那么多国家帮美国但最后还是中国赢了

2019-08-16 17:35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展开全部抗美援朝战争时,美国主导了国联(联合国前身)通过了向朝鲜出兵的决议,从而以美国为主导,多个国家参加了朝鲜战争。而中国是出于战火影响以及国家利益,果断出兵,抗美援朝,最后不是中国打赢了,而是双方取得了战争的平衡,不再愿意投入更多的军事与经济代价,从而进行了停火谈判。于是才有了今天的朝鲜与韩国。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

  朝鲜半岛地幅狭长,三面环海,南北直线多公里,东西直线公里,最狭窄处的平壤至元山峰腰部地带只有170多公里。全境除西部海岸的小块平原之外,基本为山地,北部多高山峻岭,丛林密布,南部多为丘陵,地势起伏不平。整个地势北高南低,东起西落。 将近80%是山地,除了陡峭的山脉之外,基本上全是顶部较平坦而坡度很陡的山和丘陵。而且其坡度一般都在40~60度,所以,坦克无法攀登。大部分丘陵,步兵攀登起来也很困难。

  水系从北到南有临津江、汉江、锦江、蟾津江、洛东江等5条江;流向为由东向西或由北到南;都形成战术上的重要地线。村落周围的小山,多是缺少植被的红褐色秃山。自生小灌木的山也很多,但还不足以利用来遮阴和隐蔽。因为缺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下大雨时小河就会一下子泛滥形成急流,所以山间的河流象天然防坦克壕一样冲刷的很深,山间的水田也大都是没膝深的湿田。

  地质是水成岩,除山顶的露岩部分外,构筑工事比较容易。道路网较少,汉城-仁川,汉城-大田-大邱-釜山,釜山-马山-晋州公路是双车道,除此之外,大都是自然的单车道路。而且多数桥梁是负荷2吨的木桥。村落大都是木质家屋,贫农的房屋是土墙草顶,看上去象跪伏在大地上似的。这些家屋易起火燃烧,很少能作为防御据点利用。

  2、气候 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受大陆吹来的北风或西北风的影响,寒冷干燥,降雪和积雪较少;夏季受海洋上吹来的东南风的影响,高温多雨,全年降水量的2/3集中于夏季(6-9月份),且多暴雨;春秋两季降水少而多雾。最冷月(l月)平均气温摄氏-6度至-20度。

  南北温差较大,南方气候较热,水量充足,耕地面积占全朝鲜的60%以上,而可灌溉稻田面积则是北方的三倍,是朝鲜的主要农业区;北方冬季寒冷,是朝鲜的主要工矿区,但粮食无法自给,历史上一直依赖南方供应,其东北部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多摄氏度。四季昼夜时差变化明显,冬季最长夜间时间达13个小时,夏季最短夜间时间只有7个小时。 而二次战役东线战场,战场温度主要在摄氏-10度至-30度之间变动。而就在九兵团发动攻势的11月27日那天,接连下了30多个小时的暴风雪,整个战役期间,气温平均在零下摄氏27度左右,最低达零下30多度,雪积数尺,江河道路冰冻,到12月8日夜,气温更是骤降至零下40多度。

  3、政治考量 双方都不愿扩大战争,都想将战争局限在朝鲜。因此苏联只是偷偷摸摸地派出空军掩护志愿军的交通线;而美国也无意将战火燃向中国本土,即使其空军遭到较大的损失,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越过鸭绿江,对中国境内的机场和补给要点实施轰炸。 (二)对作战带来的影响

  (1)中朝军的运动战和游击战特长无法发挥: 因为地幅狭小,志愿军难以实行“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的运动战;因为半岛三面临海,难以像越南战争中的北越一样,通过“胡志明小道”,对敌后的游击队进行补充和支援,加上朝鲜物产贫瘠,导致游击队因粮食问题与群众矛盾不断激化,最后被韩军与群众配合剿灭。

  (2)美军的机械化作战特长难以发挥: 因为半岛地形复杂,道路稀少,美军的机械化兵器难以展开,机械化的优势难以施展,而在中朝军已有防备的情况下,实施登陆作战难度也很大。

  (3)利守不利攻: 因为半岛地形狭窄,少量兵力即可形成严密而大纵深的防线,攻击一方在突破一条防线之后,马上面临着下一条防线,总体利于防守而不利于进攻。

  (1)对机动的影响 坦克只能沿道路通行。因此,进攻的坦克除了在道路上前进之外别无他法,进行防御作战时也只能在道路的两侧摆开四、五辆坦克。 部队行动受道路制约,展开受限制,容易形成纵长队形;而部队相互间联系、协同困难。 总体上不利于机械化的美军,而利于装备轻便的志愿军。志愿军步兵可以很容易地隐蔽企图,进行渗透、穿插和分割,切断联合国军的退路,威胁其侧翼,对其进行各个击破。

  (2)对火力的影响 在制高点有一定的视界和射界,但死角多;在低地则视界、射界完全受到限制;在发挥火力上,如不是曲射火器,效果很小。在美军的报告中,就提到其自动武器的作用难以发挥,而手榴弹的价值大大凸显 。 但由于树木少,便于联合国军的监视和观察,便于其高效地发挥空中和地面火力。 总体来说,不利于联合国军步兵武器威力的发挥,但便于其飞机和重炮进行攻击。

  (3)对防护的影响 水成岩地质便于构筑工事,而反斜面[7]可以躲避直瞄武器的攻击,因此志愿军的坑道战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3、冬季作战的影响 对于具有丰富的冬季作战经验,而且作战地区气温并不算太低的西线十三兵团来说,朝鲜的冬季影响并不大;但对于缺少严寒地区生活经验和防寒被装的九兵团来说,东线战场的严寒就是一场灾难。

  (1)对人员的影响: 容易患上呼吸道的疾病,病症从重感冒到肺炎都有,如不及时控制容易造成大规模传染。第二次战役东线%的士兵染上呼吸道疾病[8],而从西方的资料来看,因为缺乏营养和卫生保障,第三、第四次战役时我军传染病蔓延,对部队战斗力造成了严重损害。 过低的温度使人的判断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导致暂时性的“休克”。冻伤,尤其是四肢的冻伤,导致士兵无法行军或操作武器,极大地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对作为进攻方,而且缺乏防寒被服,防寒设施(美军飞机对村庄、矿洞等可用于休息隐蔽的设施进行了疯狂的破坏)的九兵团来说,受伤基本等于死亡。即便被救助后送,遥远的回程路上没有防寒被服,伤员也支持不了多久。

  (2)对武器装备的影响 九兵团配备的迫击炮70%无法使用,许多步枪、机枪枪栓被冻无法击发,轻机枪必须时常拨动枪机撞针才能保证随时都能打响,能有效使用的武器只有步枪、冲锋枪、刺刀和手榴弹,通信联络极不顺畅。[3] 而严寒对美陆战一师武器性能的影响并不算太大: M1步枪、机枪、以及75mm无后座力炮的性能依旧十分良好,部分勃朗宁自动步枪无法连发射击,105mm榴弹射击速度显著降低,迫击炮和卡宾枪易出故障,手雷因插梢冻结而难以使用,火箭筒的弹药在最初几天就冻裂了;车辆熄火过久就会出现发动机水箱冻裂等等。

  (3)对部队的机动和防御的影响 夜晚时间较长,有助于志愿军的夜间行动。土地冻结导致构筑工事的难度增大,作业效率仅为正常情况下的一半。河流表面封冻,不构成部队行动的障碍,这也是缺少渡河工具的志愿军在前三次战役能快速发展进攻的原因,否则东西向的水系将成为联合国军抵挡志愿军攻击的有利防线。 而朝鲜冬季干燥少雪的情况也对志愿军更有利,倘若朝鲜像东北一样,积雪厚度动不动就几十厘米的话,不仅部队的机动会受严重影响,,后勤保障的难度亦会成倍增加。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

  展开全部美国没有赢是他们认为韩国没有丢,但是单从和我国作战而言美国的确输了,因为咱们参战的时候美国已经打到鸭绿江了,停战的时候他们退到38线了,而且是他们的战略目标没有达到,咱们的达到了。咱们说了要打多久,想打多久就打多久,让美国决定什么时候停战,最后美国要求谈判停战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所以中国决定是胜利的一方。战争结束之后,全世界华人得到了尊重和认可,这是1840年之后第一次!从此以后没有国家敢对中国轻言动武,这就是战争的作用。美越战争的时候中国给美国画了条线,他们给飞机装了预警装置,没有敢过来,这就是朝鲜战争的作用!如果没有抗美援朝,朝鲜完蛋了,中国不会受到尊重,因为国际上一百多年都习惯了几千个人打中国几万人了。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

  展开全部首先美国的确没有打赢朝鲜战争,而所谓的我们也赢的很惨,死伤和被俘是对方的十几倍.其次我们究竟是不是正义的战争,你看看现在我们曾经保护的国家变成什么鸟样你就知道了.为了体现那点可怜的荣誉感,让人民保持对美国的敌对态度,让墨水写上我们的正义感。

  否则,数十万生灵去保卫了一个腐烂的、主动侵略的金家王朝,最后连个名声都不保,那怎么行?

  抗美援朝,战在抗美。这样就可以继续在制造美国罪恶论的时候维持我们的正义感,并且打败了美帝国主义的荣誉感。

  而实际上,朝鲜军曾以迅雷之势打败在韩美军,仁川登陆都是后来的事了。所以我们有什么骄傲的呢?

  这样一场无义战,让二战战败国日本一下子成为了美国同盟国,可笑呼?可悲呼?

  美国的确没有打赢朝鲜战争,而且对于美国许多人来说,朝鲜战争的确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