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有两个领域,中国是持续、永久的落后的。一个半导体的芯片,另一个就是发动机。芯片分好多种,发动机也分多类型,但最让军迷朋友关注的,还是航空发动机,因为这直接影响着空军战斗力,而目前,公开消息中唯一勉强值得欣慰的就是太行。
在很多军迷朋友被搭载了矢量太行的歼10B战机的机动性征服的时候,我们可能就忽略了发动机领域的巨大差距。比如,F35的F135发动机,或者是su35的F117S发动机,综合性能完全碾压太行。当然,大推力发动机和中等推力发动机的对比有失公平,但我们的大推力发动机还没有正式露面。
除了这个领域,军用发动机还有另一种更高要求的动力需求,比如战略、战术导弹,以及目前最前沿的高超音速武器的动力,那就是超燃冲压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适用于速度5马赫以上的工作环境,是超高音速武器的理想动力,最快速度可达到25倍音速。
目前,主要国家的防御体系面对速度超过4马赫的打击武器就会“力不从心”。当来袭导弹速度超过6马赫,在没有提前预警和轨迹确定的情况下,必然束手无策。
被誉为“航母杀手”的中国东风21D弹道导弹的末端速度可达到10倍音速,在携带多弹头的情况下,再密集的防御火力都可能“无济于事”,甚至拦截产生的碎片会导致舰队陷入更可怕的“碎片雨”,而这种碎片在几倍音速的速度下,无异于无坚不摧的穿甲弹。
我们理解了超高音速武器的厉害之处,就理解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的价值。一定意义上说,掌握这种发动机技术,就等于军事力量具备超高速打击能力,某种程度上,这种能力产生的现实威慑力并不比核武器逊色。
公开消息显示,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中国已经规划了多种模式的研发、生产,并取得了重大进步,已有部分高超音速武器进入到生产、部署阶段。综合来看,在这个领域,中国的进步超越了美国和俄罗斯。
毫无疑问,在超燃冲压发动机领域,中国已经走在全世界的前沿,而且已经进入生产和实际应用阶段。
2015年,公开消息报道了中国超燃冲压发动机研发团队的先进事迹,颁发了系列科研大奖,这就意味着这个领域的研发取得了关键进步。
在传统发动机全面落后,甚至是大幅落后世界先进水平的现实基础上,通过全新领域发动机的突破,中国至少在前沿领域已经实现了领先的目标。对比来看,确实有弯道超车的现象。但这种发动机应用领域相对局限,军事用途和航天用途为主,而且是在特定速度环境下工作,并不能反过来代替传统的航空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