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大赛评委说丨彭辉:有时间和空间张力的记录才有力量

2018-12-28 22:29

  彭辉。1965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著名纪录片导演。代表作有《平衡》《空山》等。曾获得“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匈牙利国际视觉艺术电影节评委会奖”“英国政府创意英国大赛特别大奖”等。

  用四川话形容彭辉,就两个字“撇脱”。答应出任“影像天府 短视频创摄大赛”专家评委,整个过程也就10来分钟,而谈大赛,一聊就是1个多小时。

  作为地道的成都人,彭辉也应该是评委中最了解成都的一位,而从1986年起,他就一直与光影同行。如今彭辉的头衔很多:中国影视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理事、国家一级导演然而,他最喜欢做的除了创作之外就是“看片子”,这也成了他此次出任评委的最大理由。

  “虽然是一个慢生活的城市,但成都并不缺乏现代感和节奏感。成都的慢与快是怎样的关系?”

  “除了众所周知的美食、美景、美女,成都的历史沉淀、城市精神、生活底蕴还有很大的关注空间。”在谈到对此次大赛的期望时,彭辉如是说。

  曾担任过“中国电视金鹰奖”、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等各大影视节评委,彭辉对参赛作品有着挑剔的眼光,或者说他是“反套路派”。

  之前在某个与城市有关的微视频大赛做评委,彭辉坦言:“当时有几个作品拍得太表象了,他们大量使用美丽的画面,像海报一样的作品,你从中看不到故事,看不到感性的东西,看不到一个城市的人是怎样生活的,我认为是缺乏感染力的。”

  在他看来,成都不光是这样的表象美,它沉淀下来的文化、生活方式,也应该被表达出来,“所以千万不要用那种宏大叙事的概括性语言去讲述”。

  “我特别希望这次大赛能让参赛者、创作者们真正的深入下去,去跟踪一个家庭、一个人物。希望找到一些小的切口来讲述成都人的生活状态,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彭辉指出,“不仅仅是他们的讲述,而是通过一个鲜活的故事、真实的场景去呈现他们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体现他们对成都的热爱和成都对他们的亲昵。”

  纪录片和短视频之间,似乎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此前的数十年,彭辉都是用纪录片记录着人间百态。长和短之间,彭老师会怎么说?

  “虽然是短视频大赛,但短只是体量上的短,而非是拍摄周期和内容的短。”彭辉说,这次大赛从赛制上给了创作者充裕的时间,就是希望参赛选手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出精品。

  “我一直有一个概念,就是有魅力的片子一定是有时间和空间张力的,只有在长时间的拍摄记录和一定的空间跨度之下,记录下来的影像才有力量。虽然它剪出来可能只有八分钟,甚至更短,但你拍的时候可能要花数月,投入大量的精力,不过这样拍出来的东西,一定会留得住。”

  按照赛制,本次大赛设置两个竞赛单元,两种视频类别:一是用于社交媒体发布的1分钟以内版本,另一个是用于公益投放及媒体展示的3分钟以内版本。参赛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情况自行选择视频类别。

  对于1分钟以内,在新型媒体上传播的短视频拍摄,彭辉随性地举了个例子,“在锦里、宽窄巷子等地标,有人拿手机拍,有人在自拍,有人在拍别人这一切都是风景,只要记录了真实,展示了人物的状态、内心,不管是哪种形式哪种平台,我觉得都是可以容纳的。当然,越短的视频也越需要注意内容节奏,这需要创作者更仔细地观察生活。”

  “影像天府 短视频创摄大赛”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零门槛参赛、全球海淘创意、总奖金150万。大赛日前已正式启动报名征集,识别二维码,了解参赛细则,我们等你来。

  报名方式:每经网、每经APP、每日经济新闻微信、每日经济新闻微博均设有报名通道,点击进入请按提示操作;备用参赛材料报送邮箱/p>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