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这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2016年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银河”和“曙光”系列虽然成功,但由于它们都属于向量型计算机,有一些限制依然无法突破。并行型计算机则被看作是发展方向,于是中国开始研发“神威”超级计算机,于1999年成功。另外,2002年,联想集团成功研发“深腾”。至此,中国最重要的四个系列超算机都登上了历史舞台。
2005年,中国超算机突破10万亿次/秒;2010年,“天河一号A”代表中国第一次登上了全球超级计算机榜首,但优势地位转瞬即逝;2013年“天河二号”称霸榜首,接着在半年一次的世界超算机排名战中,来了个六联冠。
但美国媒体曾报道:尽管上榜的多数超级计算机来自美国之外,多数实际上都使用了美国的技术,例如来自英特尔、AMD和英伟达(NVIDIA)的处理器。在这一背景下,超算崛起的同时,中国也没有耽误研制用于超算的CPU。2015年,美国宣布对中国超算机禁运英特尔CPU,然而一年多后,中国人完全自研的“申威26010”CPU就犀利反击四万多个申威CPU支撑的“神威太湖之光”夺得世界超算榜首。
接着,“神威”来了个“四连冠”。也就是说,从2013年到2017年,超算巅峰始终被中国占据。不仅如此,2016年度的“戈登贝尔”奖,被授予“神威太湖之光”上运行的全球大气非静力云分辨模拟应用,我国高性能计算应用成果在该奖项上实现了零的突破。机器大踏步前进,应用水平也在慢慢跟上。
然而,竞争依然充满悬念,2018年6月,美国超算机夺回失落已久的宝座,并在11月摘得冠军。但中国优势仍然明显:全球前500台超算机中,中国占227台,美国为109台。中国企业生产了最多的上榜机器:联想以140台名列冠军,浪潮以84台名列亚军,中科曙光以57台为季军,华为制造14台列第八。清华大学教授、国家超算无锡中心主任杨广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中国近些年在研发超级计算机的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中国的大型计算机在欧洲等地设置销售网络和测试中心,并打开北美市场;中国的高性能计算机应用领域已经覆盖互联网大数据、工程计算、工业仿真、气象海洋、生命科学、石油物探等领域,正接到越来越多的用户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