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都交到60岁25岁开始交和45岁开始交有什么区别?

2019-08-12 21:52

  除了个人帐户存储额不同外,最后领取养老保险都是当时”社平工资/5+帐户*120”,差多少?是“帐户/120”还是“帐户余额/120”,如果是后者,那不是一年比一年领得少来?...

  除了个人帐户存储额不同外,最后领取养老保险都是当时”社平工资/5+帐户*120”,差多少?是“帐户/120”还是“帐户余额/120”,如果是后者,那不是一年比一年领得少来?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不同:在于个人账户中的累计金额不同,别社保规定在缴费满15年后,每多缴一年则增加一个百分点。

  如按前者计算:养老金=退休上一年度社平工资*(20%+20%)*个人账户金额/120月

  影响养老保险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缴费的基数和缴费时间长短。从缴纳基数看,延迟退休后,工资上涨的概率大。从缴费时间来说,延迟退休后缴费时间延长,基础养老金数额自然是增加的。根据李忠的说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工龄越长,最后拿到手的养老金就越多。

  养老保险是以老年人的生活保障为指标的,通过再分配手段或者储蓄方式建立保险基金,支付老年人生活费用。它的实施具有以下作用:

  通过建立养老保险的制度,有利于劳动力群体的正常代际更替,老年人年老退休,新成长劳动力顺利就业,保证就业结构的合理化。

  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人数也越来越多,养老保险保障了老年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等于保障了社会相当部分人口的基本生活。

  对于在职劳动者而言,参加养老保险,意味着对将来年老后的生活有了预期,免除了后顾之忧,从社会心态来说,人们多了些稳定、少了些浮躁,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各国设计养老保险制度多将公平与效率挂钩,尤其是部分积累和完全积累的养老金筹集模式。劳动者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数额,与其在职劳动期间的工资收入、缴费多少有直接的联系,这无疑能够产生一种激励劳动者的职期间积极劳动,提高效率。

  此外,由于养老保险涉及面广,参与人数众多,其运作中能够筹集到大量的养老保险金,能为资本市场提供巨大的资金来源。

  尤其是实行基金制的养老保险模式,个人账户中的资金积累以数十年计算,使得养老保险基金规模更大,为市场提供更多的资金,通过对规模资金的运营和利用,有利于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在中国,90年代之前,企业职工实行的是单一的养老保险制度。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从此,中国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展开全部1、从25岁开始缴保险,缴到60岁如不间断其缴费为35年(如为男性),45岁开始缴,只缴15年,可领最低养老金待遇。

  不同:在于个人账户中的累计金额不同,别社保规定在缴费满15年后,每多缴一年则增加一个百分点。

  如按前者计算:养老金=退休上一年度社平工资*(20%+20%)*个人账户金额/120月

  2、是个人账户中的全部金额/120月,楼主领会的意思错了。此为计算一个人的平均寿命的计算方法,说白了就是一般计算一个人从领取养老金始到终结计算方法。而养老金的核算,只为今后领取数额,而数额不是像楼主所理解的那样为递减的。另外,国家几乎每年都会调整退休工人工资,一般为30-150元不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

  推荐于2017-09-23采纳数:2274获赞数:79084河南中医学院在校本科生向TA提问展开全部25岁开始交领取的养老金比45岁开始交领取的养老金多。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3、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