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渡街道借智慧养老平台让养老服务更精准

2019-12-02 17:46

  在大数据时代,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老年人养老服务渠道,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成为创新养老服务供给的趋势。用小程序预约护工、在AI机器人的帮助下站立行走、5G远程问诊、为高龄独居老人洗衣服,这些都是浦东新区新近推出的养老服务。

  在周家渡街道,户籍老年人口占比高达43.7%。60岁以上老人有4.45万名,其中独居老人2569人,纯老户6645户、有1.3万余人。在大数据支撑下,一个覆盖4.45万老人的智慧数据网络正在建立,凭借这个网络,街道盘活了更多空间资源、联动更多社会资源,向老人们送上了精准养老服务。

  走进落成不久的周家渡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出来迎接的是一台萌萌的机器人“周小福”,它不仅会问好、跳舞,还会让人把身份证“拿出来”。拿着身份证到访客接待机上刷一刷,身份信息就会自动录入系统。同时,经过人像采集,人们以后就可以直接刷脸入场。另外,刷脸打卡记录会统计各类活动的参与率,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数据,多组织一些受欢迎的活动。

  在这里,齐四居民区的张阿姨学会了一个新鲜事物——可以在线申请助餐、护工住院陪护的小程序“周家渡智慧养老平台”。小程序需要实名注册,和访客接待机一样,注册信息也统一汇总到街道智慧养老数据中心,张阿姨的助餐需求、护工需求也在平台上留下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街道工作人员也在近期启用了协同办公的“钉钉”平台,在手机APP上,不仅有为老服务设施、养老政策、老人档案等信息汇总,工作人员的日常走访、工作日报等也要及时上传形成记录。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场地预定模块,各居委、部门可以直接在“钉钉”上插空预约,相比原先的人工统计,更加直观,还避免了差错。在家门口服务的养老顾问模块,哪位居民咨询了哪些问题,得到了怎样的反馈,平台都会留有记录。

  所有的这些记录,都会通过智能分析,筛选提炼出居民需求。老人甚至不用张嘴,他们的行动本身就已经表达了自己的需求。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有效推动养老供给与养老需求的高效对接,实现养老资源的精准配置和养老需求的充分满足。

  海量数据不断采集和动态更新,老人的共性需求慢慢被过滤筛选出来。那么如何解决和回应这些问题和需求呢?周家渡街道也有自己独到的作法——以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枢纽,联动32个居民区微型为老服务站,以1+32+X的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在身边解决居民实际需求。

  首先引起关注的是洗衣需求,洗衣在大部分人看来并不是难事,但一些高龄独居老人把洗好的衣服晾晒出去非常吃力。为此,街道提供场地,爱心企业捐助洗衣机,依托邻里互助志愿者,趁势推出老年人爱心洗衣服务,从需求采集到服务落地形成了闭环。

  目前,周家渡已经推出了9个“洗衣坊”,除了洗衣,养老微空间还有熨烫、缝补、阅读、保健、日托等功能,见缝插针做好“微养老”。以大数据为依托,在1个综合体的基础上,强化32个居民区家门口为老服务站的内涵,在35个老年活动中心(室)分类赋能养老顾问(35个)、家庭医生与居委结对服务(100%),同时拓展X的养老微空间服务功能,目前已有日托4个、助餐7个、洗衣坊9个等。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利用智慧平台获得更多数据支撑,实现嵌入式养老服务便捷化、品质化,把见缝插针“微养老”做得更实在,让老小区的养老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