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陷运营困局全日集中照料社区呼吁正名

2020-05-28 13:57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建议,民政等相关部门将“持续照料退休社区”(即“CCRC”)认定为养老机构。

  周燕芳建议,将养老机构备案条件真正聚焦在基本核心要素上;明确养老床位的核定依据,限制民政部门在床位核定上的自由裁量权,做到“应核尽核”;给予CCRC与非营利性机构一视同仁的政策待遇。

  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8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1.67亿,占比达到11.9%。近年来,老人数量持续增长。预计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接近3.7亿,占比达到26%。这意味着不到4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社会养老机构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如果从投资主体的类型来划分,可能最多的还是集中在保险和地产两大类型的企业为主,而且这些企业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多数是高端或偏高端的养老机构,甚至是一些养老或康养地产项目。”国内DRG领域的资深专家、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中国联通集团医疗健康首席专家刘芷辰向时代财经表示。

  第一种类型是公立养老机构,主要投资主体是以国家与地方的民政部门为主导兴建的养老机构,也包括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即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是由政府投资建设,而运营采取外包给民营机构运营的方式。

  第二种类型是民营养老机构,这种类型完全是由民营资本自行投资建设,完全采取市场化运营的方式进行运营,其参与的投资主体现在很多,包括很多大型的保险公司如泰康,地产公司如绿地、华润集团等,银行如光大等,还有很多国资背景的大型央企,以及国内比较大型的一些多元化集团企业等,也都纷纷开始积极布局养老机构。

  “由于养老地产资金投入量大,包括医疗、康复护理、交通等配套设施,需要有雄厚的资金作保障。所以,一般在此布局的都是保险和大型地产公司。”刘芷辰表示。

  另外,从行业发展属性上看,2013年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人人弯腰都可以捡到黄金的时代结束了。在此时间节点前后,地产公司纷纷开始进行多元化业务尝试。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健康、养老产业被认为发展前景巨大,对许多地产商来说,这也是一个“曲线救国”的好方法。

  目前,远洋、万科、保利等许多地产商已经在养老和康养领域布局多年,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鉴于养老产业本身是一个长周期、慢回收的产业,与地产公司在建设周期、资金回笼期上较有差异,因此地产商对养老产业的布局本质上并没有离开地产的大框架,追求的是投资带来的与地产主业的协同效应,形成一种新的生态圈。1/31新闻搜索相关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人福医药集团董事长李杰建议:提升基层医疗(2020-05-26 17:54:20)

  壹网壹创又涨停!监管火速发函:迎合市场热点炒股价?(2020-05-26 17:54:20)

  银保监会重申坚决落实“房住不炒” 遏制房地产泡沫化(2020-05-26 17:54:12)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