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巴彦淖尔晚报刊发了《洗衣、洗澡、做饭、聊天疫情期间,她把流浪老人带回了家》一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通过这篇报道,读者认识了后旗呼和温都尔镇新利社区党支部书记宋敏,同时也被她的善举所感动。
日前,记者获悉,宋敏收养的老人已经起了名字、上了户口,而且住进了养老院。“老人是2月14号住进我家的,5月13号下午搬到敬老院。老人就像我的家人,我伺候了她3个月,感觉一点儿也不辛苦。”说这句话时,宋敏脸上流露出不舍之情。
疫情之下,这位流浪老人的身份信息和接触人群都不确定,再加上她年近八旬且患有老年痴呆症,照顾她不仅要多一分耐心和细致,更需要多一分勇气和担当。整整照顾老人3个月,洗衣、洗澡、做饭的辛苦似乎早已经忘了,留在宋敏心中的只有相处中的美好。宋敏说,老人不爱说话,她就主动和老人说话,每天上班出门时要打个招呼“我走呀”,下班回到家问候一声“我回来了”她还逐渐摸出了老人的口味,菜花、鱼、面条、豆腐、包子,老人都不是很喜欢。老人牙齿不太好,爱吃一些软烂的东西,最爱吃粥和烩菜。
为了让老人能安心地在敬老院生活,宋敏提前给老人做思想工作:“现在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了,我要把你安置到一个更好的地方。那里有很多老人,你可以和他们聊天,还有专人照顾你。那里是一个集体,你去了可不能像在家里一样挑食,也不能随地吐痰”去敬老院的前一天(5月12号),她给老人洗了个澡,把老人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5月13号,宋敏将老人送到敬老院。临走时,她拉着老人的手说,有问题要及时向工作人员反映,工作人员会和她联系。“当时老人没有回应我,但我明白,我说的每句话她都记在心里了。因为我离开时,她抬起头冲我笑了笑!”说着,宋敏眼里闪出泪花。
“照顾了一段时间,和老人处出感情了,我有了为老人养老送终的打算。后来,领导和同事都建议从制度上给老人一份颐养天年的保障。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就采纳了大家的建议。”宋敏说,呼和镇、后旗民政局和公安局的工作人员了解了老人的情况后,开辟绿色通道为老人上了户。有了户口,老人就可以被认定为城市“三无人员”,政府会为老人承担住养老院的一切费用。到了80岁,老人还可以领取一份高龄补贴。
“上户口时,老人的生日定在了2月14日,是我接她回家的日子。我和在场的领导、同事商议后,又给老人起了个宋党情的名字,因为是党的好政策给了老人新生活。”宋敏说,“我加了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微信,刚才还看了他们发来的视频,老人家才剪了头发,看起来挺精神的。我会经常去看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