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事说理》之医养结合敬父母养老有方爱国家

2020-07-22 12:51

  谈话栏目是当今社会比较“火爆”的电视栏目形态之一,继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推出《实话实说》之后,许多电视台也纷纷上马新式的谈话节目,令人目不暇接。由此真正去创办一个好的谈话类栏目是势在必行的,《谈事说理》栏目创办初期,是主持人邀请有关人士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平等民主气氛中展开的一种节目形式,通过对于栏目的选题分类,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法制新闻专题类;聚焦社会关系类;健康娱乐类谈话节目。

  《谈事说理》节目既是希望能创造一个良好的优质的聊天学习的环境,又是希望能在时下建立一个让新闻人物发声的的平台,传播正能量,弘扬民族精神,谈事说理,故事可以很精彩,但是道理一定是公正,公平,公开,在未来的栏目创办中,栏目组饱满的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仔细,谨慎,自信的完成每一期栏目。《谈事说理》--谈的是故事,说的是道理,而且是真理。

  鸦念艰辛回反哺,羊知跪乳感娘恩。谁言寸草春难报,子懂尊亲国亦欣。天地至情唯孝道,人间伟业老安心。何如忧疾怡其志,医养相宜才是根。处于爆发前夜的中国养老产业,我们该如何应对?政府在加大民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的同时,又该如何正视它们前进过程中的创新与不足?谈的是事,说的是理,敬请关注本期《谈事说理》。

  OS:中国已经现在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倒金字塔形状,一对夫妻,上面四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那么养老问题也就成为了社会现如今所面临的巨大问题了。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作为我国养老主要方式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逐渐弱化。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所以大部分的养老机构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求。因此,养老问题成为目前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逐渐起步,中国的养老事业也面临着转型,养老的途径也从以前的家庭养老逐渐转变为社会养老和机构养老。在这个转型的节点上,那些即将进入老龄的人群都有哪些选择呢?有的人认为只要能自理,坚决不去养老院;也有的人认为与老友结伴进入养老院是一种晚年之乐。从社会上对于养老问题的两种声音可以看出中国民众对于机构养老的认识度是比较低的,所以那种照搬西方的养老模式是不适用于中国社会的,中国式养老模式亟待探索。

  养老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养老产业不能盈利的旧观念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社会,为此,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助推养老行业全面有序发展。政府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养老产业,使社会民众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实现养老产业前进规程中的发展与创新。在中国养老产业需求巨大,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上海康乐福养老院创始人钟德才先生为了让老年人能够健康、快乐、幸福地安享晚年,他变卖资产,拿出所有积蓄,筹集到上亿资金,全身心的投入到中国的养老事业当中,一心一意服务老人回报社会。谈事说理,谈的是事情说的是道理,通过一个事情可以引出无数让人思索的事情,同时还能带出无数我们不知道的知识点,西方有一个教育家曾经说过,其实最好的,最快的学习办法就是通过聊天达到,因为在聊天中,大家经常会提出一个又一个不同的知识点,每一人都是在学习与学习的过程中。中国的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前景又在何方?让我们听听《谈事说理》怎么谈怎么说... ...

  CCTV主持人宇东:请各位专家从国家政策以及社会方面谈一谈我国现在的养老产业现状?

  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必要性:(一)发展养老服务业与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密切相连

  倪正茂:2016年8月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可达13万亿元。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2014年6月保监会出台《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5年发改委出台《养老产业专项债权发行指引》。

  进入十三五后,从中央到地方出台养老政策更加频繁,支持力度加大。主要集中在推进居家与社区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加快以公建民营为重点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机构建设与改革,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

  2017年8月21日财政部、民政部、人社部联合发布《关于运用PPP模式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地方政府运用授权经营、资本金注入、土地入股、运营补贴、投资补助等方式对养老项目进行支持,允许社会资本配套建设符合规定的医院、康养中心、疗养院及附属设施等经营性项目,提高项目综合盈利能力。

  蒋德海:各地方政府通过金融扶助、场所保障、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支持养老发展:

  上海地区:建立形成“3-2-1”三级老年医疗护理机构布局,以护理院、护理站、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为三大托底、老年医学专科和区域老年医疗中心为两大支撑、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为一大引领,按照户籍老年人口数1.5%的标准推进老年护理床位建设,其中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设置的老年护理床位各占0.75%。

  倪正茂:(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首先,要加强行业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一是依托各类院校培养。一方面,依托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培养行业发展所需的各类知识型和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如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和运营管理人员;另一方面,院校通过培训,将部分城镇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培训上岗,以解决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难题。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城乡养老服务站,实现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全覆盖;在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努力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的目标。

  一是养老模式多元化。我国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日托式养老、“候鸟式”养老等多种新型养老模式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对于社区、居家养老,应当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多样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如,积极组织和串连起社区、行政村或较大自然村范围内的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型社会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型托老所等,为老年人提供就近、方便、实惠、快捷的养老服务,鼓励农村探索自助式、互助式养老服务机制。同时目前各地涌现出了许多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例如日托式养老、“候鸟式”养老等,国家应从政策上予以扶持,从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照顾,鼓励多种养老方式共同发展。二是资金来源多元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投入。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消费补贴、引入保险制度等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财政支持。同时,还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的投入。

  近年来,根据我国的国情,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我国不少地方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外资进入养老服务业,引进国际养老服务业的科研和实践成果,鼓励境外有实力的养老服务机构到国内投资,结合中国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习惯等,创新发展出丰富多样的养老服务产品。

  CCTV主持人宇东:想要解决养老问题,我们就得先知道老年人在养老的时候都需要些什么?

  胡星斗:从马斯洛的理论可以发现,人5个层次的需要,只有最基础的需要是生理层面上的,而剩余4个层面的需要都是心理层面的。可见,心理诉求在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所以,对老年人需求的分析,心理需求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比较复杂,在不断衰老的过程中,生理、情绪、智力发生着变化,心理特征也随之变化,具有动态性。心理学家将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大致归结为五个方面。

  健康忧虑感:体现为两个层面,一是随着体力、精力的衰退,经常考虑到健康问题,对自身的健康感到忧虑;二是怕疾病缠身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且遭受“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冷遇。因此老人迫切需要机构、家人、社会提供这种保障。

  年少回归感:老人永远都喜欢和孩子在一起,这是因为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社会交往范围变窄,社会地位降低,其内心羡慕儿时的伶俐活泼与生机活力。和年轻人在一起,参加活动、谈话,可以使他们感到活力。

  旧时眷恋感:是指在时代与境遇的变迁中,对昔日所熟识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闲暇习惯和空间形态极为留恋。旧时熟悉的老房子、老街道、老歌曲、老照片,都可以使老年人感到温暖。

  社会共生性:是指老人与社会保持同步发展的愿望,首先表现为延缓思维衰退、防止知识老化和汲取心智滋养的自保感,老年教育可使老人学到许多东西、增强生活能力。

  思维消极性:是指老年人自我心理承受与调节机制、认识能力的下降,对生活焦虑加深,情绪低落,思维方式恶化。

  CCTV主持人宇东:民营养老院是越来越多,国家也颁布了一些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健康事业,民营养老院都有哪些特征?

  蒋德海:第一,民办养老院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意识,不仅会促使其不断提高运营效率以节省成本、提高收益,还会促使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位置。

  第二,在利润的驱动下,民办养老院总是不断寻求养老服务的缺陷以获取高额回报,这有利于促使其提供多层次的养老服务,补充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不足。

  第三,民办养老院管理方法灵活、管理手段多样、用人上不拘一格、服务上敢于创新,是养老机构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CCTV主持人宇东:民政部部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2017年,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全面启动,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全国民办养老机构同比增长7.8%,国家对于养老问题同样重视,也颁布了许多政策,请专家帮我们解读一下。

  倪正茂:民政部也颁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

  CCTV主持人宇东:在民间养老产业的热潮中,有这样一个人,他自己就是一位残疾人,但是他和他的养老院为所有的养老机构做出了榜样,那么这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养老院呢?我们一起去外景看一看。

  CCTV主持人宇东:刚刚我们看了小片,认识了这位养老产业的先锋人物,也就是上海康乐福养老院的院长钟德才。兑现了让老人得到“养心、养生、养老一一超越家的享受”,尽管物价每年在调整,但从养老院创办至今此费用就没有提高过,这在所有的养老院中可能是绝无仅有的。

  胡星斗:康乐福对护工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培训费由院方全包,护工们个个考试获证,凭证才能上岗。2014年,康乐福护工团队参加了上海市技能竞赛,荣获第二名,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其他参加比赛的区级护院均是各单位抽取的精英组队代表各区参赛的,只有康乐福参赛选手全部是本单位的一线护工。从此,康乐福也成了各方面培养护工的培训基地。我们看到在多功能厅中有资深培训师在讲课,参加培训的外院护工得到了良好的训练。

  3:康乐福对护工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培训费由院方全包,护工们个个考试获证,凭证才能上岗

  自2010年钟德才创办康乐福养老机构开始,他便秉承着“养心”“养身”“养老”的理念,坚持医养结合的办院方针,只为给老人提供一个健康,温暖的生活环境。钟德才先生曾是小儿麻痹症患者,但他并没有抱怨自己的不幸,而是在自己功成名就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在钟德才的努力探索下,一套属于中国人的养老模式横空出世。在钟德才的带领下,养老院的管理模式、服务质量、居住环境都变得格外人性化。在管理模式方面,他把购买的养老用房及养老服务做成养老服务包,出售或预定给未来客户,把回笼的资金再次投入到养老产业中,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扩大康乐福的服务范围;在服务质量方面,康乐福的护工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持证上岗,而且康乐福的护工团队还曾在上海市技能大赛中取得佳绩,康乐福的护工相比于其他养老机构的护工来说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她们不光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她们还会陪老人聊天谈心,和老人之间不仅仅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更是亲密的朋友关系。这一特征的形成并非偶然,它得力于钟德才院长久以来对这种别具一格的服务模式的推广,钟院长对孤寡老人格外关心,空闲时间就会陪老人们聊天,真真切切的关心到老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居住环境方面,钟院长更是倾尽全力,为了给更多的老人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钟院长不惜出售自己的商铺和房产,在上海打拼多年却舍不得给自己购置私人住宅和座驾。

  CCTV主持人宇东:相较于公立养老机构,其实民营养老机构生存现状十分不易?

  针对这些困境,市场化养老依然任重道远,需要政府和社会进一步加大关注力度,从相关政策法规的健全到人才培养,来支撑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同时,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养老机构应该找准自身定位,寻求特色做好服务。“业内有句俗话说得好,吃得好不好是老人选择养老院的首道关。而入住后,服务好不好,则是能否吸引老人留下来的关键因素。”

  CCTV主持人宇东:我们国家社会的老龄化如此严重,养老问题也就变成了我们社会的热点问题,为此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民政部也颁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可见国家与政府对养老问题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我们也中心的希望在以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像钟德才这样的人出现,能够使中国的老人都能安度晚年。

  中国老龄化不断加剧,民营企业入主养老产业在为老人带来福祉的同时又缓解了政府的压力。作为民营企业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楷模,钟德才不仅做到了模式领先,更用处处为老人着想的真心书写出人间大爱。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