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养老背后: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那七十呢?

2020-08-03 14:01

  说起老年生活,你会想到什么?是公园里的广场舞和太极拳的活力,老榕树下摇着扇子纳凉消暑的惬意,还是儿女长大继续带孙的忙碌充实,或是儿女飞离独留空巢的孤寂?

  城市川流不息,农村朝气洋溢,在中国,每天有上万人死去或降临。老人、青壮年、儿童,清清楚楚的人口划分,代表着社会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现在的我们,25岁,33岁,46岁...虽然是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生活状态,但都处于“现在”。你是否想过,再过几十年,你会是什么样子?你是否观察过,老人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

  1999年,72岁的退休医生浦逸敏阿婆和一群老伙伴们“众筹”5万元,在上海嘉定外冈镇葛隆村132号购买了一栋闲置两层老屋,大家在此报团取暖、共同养老。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老人们因为各种原因回归原本家庭或另寻养老出路,老屋在2017年浦阿姨住进养老院后彻底闲置。经过慎重考虑,老屋最终被浦阿姨捐给了村子,将来可能改建为老人活动公共空间。

  评论区对此讨论热烈,网友各有看法。有些人认为这种做法大胆、先进,表示佩服和羡慕;有人则认为,老年人自理能力都成问题,何提抱团养老。

  但抛开分歧谈论,事件登上热搜已经引起了大家对“老年”和“养老”话题的关注。其实,无论是最近占据热搜榜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还是热播的电视剧《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尽管线+”等各种话题都能够勾起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年纪”这个线岁甚至更高,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我国正经历着世界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老龄化进程。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年底,我国总人口为13.4亿,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78亿,其中1.19亿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根据人口惯性规律计算,在2026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超过3亿,在2037年将超过4亿,在2050年将达到4.4亿,占据总人口的30%左右。未来,养老负担之重,由此已经可以预见。同时,三分之一的老年群体将越来越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群体和养老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养老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目前的养老状况并不乐观。在中国几千年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经济形态和“养儿防老”等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家庭养老一直是主要的养老方式。但随着社会文化及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传统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并且显现出种种问题。

  我国自1979年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经逐渐迈入老年,由于只有一个孩子,赡养父母的责任和压力都只能由他/她来承担。

  进入21世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变少,反而越来越普遍。即使二胎政策开放,高昂的房价、稀缺的优质资源等等,也使得想在城市拼搏的家庭,难以保证同时负担得起两个孩子的教育成本。

  当独生儿女成家立业,未来,越来越多的家庭都会是4个老人、1对夫妻、1个孩子---“421”的家庭结构。再过20年,等到第三代独生子女也长大成人,面临的可能是1对夫妻12为老人的窘况,何提优质养老,恐怕见孩子一面都是问题。

  除了“421”家庭结构的赡养压力外,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亲情淡化、人情冷漠也是家庭养老的隐患,或者说已经在不断体现的问题。

  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使得人们只争朝夕、重视利益,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能够获得的照顾愈发脆弱,甚至不养不顾的事件也是时有发生。

  在城市,家里的年轻人劳动力,大多为了生活奔波忙碌、在外工作,退休老人很多情况下,无条件、“顺理成章”地承担了带孙子、帮持家务的工作,为此近几年常有相关纠纷报道。只是这样一来,劳累不说,老人缺少自己的私人时间和空间。

  除此之外,城市高昂的地价、放假,也使得老人很难与儿女同住。儿女忙于工作之余只有在节假日有时间探望父母。老两口长期相依为命,一旦一方去世,另一方孤独寂寞,成为“空巢老人”,如记录片《空巢·守望》记录下的孩子、老年人难以家庭团聚的情景,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而在农村,问题则更为突出,看似有地有房的老人,实际上除了可能要帮忙带孙子,还要忙碌于沉重的农务劳动。并且传统的为儿女解决房子和婚姻大事的观念,使得很多老人一辈子都花在这方面,等年迈积劳成疾、失去经济能力,老年生活如何,只能依靠儿女的孝心。若经济能力有限而患病,则有可能就此苟延残喘,勉强维持生存。

  同时,不能忽视的另一种传统养老模式---社会保险养老也值得一提。老人的退休金和养老金真的能应付飞涨的物价吗?

  如此,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不一定能得到保证,这真的是老人们想要的生活吗?

  旧的模式暴露问题,因而近年来社会上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型养老模式探索,而它们又如何呢?据资料显示,比较普遍的探索有两种模式。

  1.机构养老。养老院、养老公寓、老年社区等,都属于该类型。机构会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各方面的专门化服务,在近几年的接受度提高,未来可能会成为养老的主体方式之一。

  缺点: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国办为主,民办为辅,政府包办存在“高投入、低产出、高耗能、低效能”的问题,条件和管理都可能存在问题;而民办机构,则可能因为价格过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而被普通人难以接受。

  2.社区养老。这是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兼顾老人传统观念与社会活动的社区养老,是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模式。

  缺点:在我国,这种模式只是一个探索中的新生事物,未来如何、有何弊病都待进一步观察。但就目前在上海等地进行的试点来看,房地产乱象频出、问题丛生,小区物业管理形同虚设、文化建设表面工程,社区养老走上正轨还需时间。

  除此之外,还有钟点托老、以房养老、合居养老、旅游养老等一系列尝试,但除了模式的探索,不论是接受度的挑战还是优质养老的需求,都决定了观念上改变的重要性。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女主角顾佳梦见独居父亲心脏病发作,主动邀请父亲搬来与自己同住,但父亲不同意,坚持要住养老院。

  父亲称“女儿有今天不容易”、“一辈子没麻烦过别人”等等。放到现实,顾佳尚且属于经济条件良好者,若对于家境普通甚至困难的人来说,无论是老人还是儿女,恐怕都有更多顾虑。

  而剧中的情节映射现实也能看出,老人的想法有时候与子女所想并不一样,观念的改变不可忽视。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有 2/3 的老年人表示不管在哪种情况下都不会去养老机构,但仍有接近 1/3 的老年人有去机构养老的意向。文化水平越高的老年人能接受机构养老的程度越高,并且城市老年人接受度高于农村老年人约 17.37%。

  无论是带娃家务,还是居家机构,儿女应该尊重老人的意愿,给老人独立的空间。勇于尝试值得鼓励、而坚持传统也该抱以耐心,人人都有变老那一天,如何对待退出历史舞台的长者,反映出这个国家以人为本的历史态度。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