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19大精神”,推动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医养结合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各项服务举措更加务实,老年人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刘钟云老人今年81岁。近日,她选择了机构养老,在养老院里过上了集体生活。
“ 孩子们有孩子们的生活方式,我有我的生活方式;他们有他们的生活习惯,我有我的生活习惯。我认为在家里就是孤独一个人了,在这可以交到很多朋友,而且是集体生活。
刘钟云老人选择的这家养老院,是北京市第一批“医养结合”的试点。养老院跟双井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医养合作协议,在院内开设了康复护理部,这样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看病取药跑路的问题,也让老年人感觉自己有了医疗保障,时时刻刻有专业的医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 设站后,老人不需要离开养老院,由我们双二派驻医生就可以完成简单的医疗服务了。(如果)需要会诊、需要住院,双二来整体协调服务。
“ 虽然八十多岁了,但是我还想着多活几年,多享受几年。我就认为我们现在线年,我们是受益者,一说起我就好激动。
为了更好地完善居家养老上门医疗服务技术规范及价格标准,北京市还通过打造智慧养老平台,推出首个“医养通”APP试点项目,整合双井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通过OTO模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
即Online To Offline,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
“ 平台上面整合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养老照料中心、社区驿站这样的机构,有的(服务)可以根据我们医保进行报销。
一年来,北京市的养老事业发展迅速,像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更多的养老选择在不断的丰富着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 在这个过程中,(老人们)他的需求是一致的,他的享受服务提供的方式各有不同。那么我有的愿意在家里、有的愿意在机构、有的愿意在社区,这个跟(老人)他的文化程度、观念和家庭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截至2017年底,全市16区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已建成并运营6家,共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52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80个。
目前,石景山区、西城区已经基本完成养老服务体系布局的全覆盖。北京通过设置形式多样的养老模式,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养老生活,切实提高每一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