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发布

2020-09-17 09:58

  10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称,未来 30 年制度赡养率翻倍,当期结余将于 2028 年出现赤字并不断扩大。

  这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第二次发布养老金精算报告。和去年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 2018-2022》相比,今年的报告将预测期从 5 年延长至 30 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提出了“坚持精算平衡原则”的发展要求,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可持续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目标,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了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可降至16%的改革举措,社保改革的财务可持续性问题备受关注。该报告考虑到以上背景以及2022年延迟退休开始的实际情况,发布了6项养老保险主要精算预测结果:一,未来 30 年制度赡养率翻倍。仅从制度赡养率上看(不考虑人均待遇的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在不断提升,简单地说,2019 年由接近 2 个缴费者来赡养一个离退休者,而到了 2050 年则几乎1 个缴费者需要赡养一个离退休者。二,当期结余将于 2028 年出现赤字并不断扩大。三,累计结余将于 2027 年达到峰值并在 2035 年耗尽。四, 个人账户持续增长但占 GDP 比例将趋于收敛。五,中央调剂制度仅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当期结余的两级分化。六,基金可支付月数两极分化趋势依然明显。2025 年以后,超过基准线 个,低于警戒线的省份数量却在继续增加,到 2028 年高达 13 个,而介于基准线和警戒线 年只有两个。

  结合预测结果,报告认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中长期内面临着财务不可持续的挑战。在社保降费的改革任务冲击下,这个矛盾将显得愈加突出。为此,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需要标本兼治,从制度根源和参数改革等方面,出台综合性设计方案,提升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

  这包括,以降费为契机,扩大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当前社保增收的内在动力来自制度的激励性。一方面通过降低缴费门槛,将当前未参保的中小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进来,扩大覆盖面;另一方面鼓励参保者多缴多得,坐实费基。虽然,税务部门征费的“外部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制度的增收问题,但参保者逃费动机和“基数之痛”(指参保者在缩小缴费基数上发生的诸多道德风险)等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治本”办法是扩大个人账户比例,强化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这是一个制度提高收入和人们主动多缴费的内生机制。

  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报告认为,可以考虑两种结构性改革思路:一是改造现行“统账结合”模式,实行国民年金 + 个人名义账户式的“新统账结合”制度,既可以消除统筹障碍,也可以增强制度的缴费激励性和财务可持续性。国民年金是定额式的,起到底线公平的再分配作用;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则起到

  养老收入储蓄作用,成为养老保险收入中的主体部分。这种方式是一种调整幅度较大的结构性改革,涉及到养老保险制度的重新定位,但推行起来,制度转轨成本并不高。二是维持“统账结合”制度不变,改革养老金待遇计发规则,建立收入关联型养老金。

  报告称,除了结构性的制度改革之外,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精算平衡还有赖于各项参数的合理设计和密切配合。当前基本养老保险运行参数还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退休年龄低、缴费年限少、待遇指数化机制尚未建立以及缺乏财务动态调整机制等等,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改革方案加以改进。一是尽快出台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二是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建立外汇型主权养老基金。三是完善精算制度,引入财务动态调整机制。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