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卖出好价钱旅居养老让山村“名利双收”

2020-09-23 16:39

  夏末,长兴县水口顾渚村的竹林间,蟋蟀欢实的叫声蔓延,满树的石榴,比脑袋还大的南瓜长得正好。正午时分,两辆接驳中巴停靠在长兴县顾渚水库边一家农家大院,20多位游客提车行李下车,径直走进院子,熟门熟路。

  “这空气环境好,吃住收费不高,我们每年都来住上十天半个月。”70多岁的周大伯热情地带着记者参观他的房间。记者走进干净整洁的双人房,被子还散发着晒过太阳的香味,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安顿好行李后,我们在屋前屋后溜达了一圈,院子里有练歌厅、乒乓球台、秋千椅……路过厨房,里面飘出了饭菜香。“来我们家的都是熟客,有上海的、江苏的,当然还有本省杭州等地的。”农家乐老板叫祁煜良,顾渚村的老书记。“以前有公职在身,抽不出时间来打理,退休了,就一门心思扑在这份事业上。” 每天中午,是祁煜良最忙的时候,迎来送往,衔接各种事宜,常常要把最后一位客人安排妥,才能吃中饭。

  2005年8月15日,省委主要领导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给当时正在为发展举棋不定的余村,吃下了一颗发展生态经济的定心丸。此时,100多公里以外的顾渚村,也已经开出了初具规模的农家乐。就在这一年,祁煜良开起了农家乐,取名“顾渚风情”。

  “当时,上海客人占了9成,大多数退休的老年人。”村民们发现,办农家乐的收入是纯农业收入或者外出打工收入的好几倍。吃到“头口水”的先行者便带着一波波村民扎进了这一行。那以后,江浙一带农村,大量的农家乐出现,在接待城市旅游者的基础上,腾出几间住房,用以出租给周边地方来的老年人,他们一边照样接待游客,一边以长租的方式解决了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如今,顾渚村有480多家农家乐,85%的村民都在从事相关产业。倚着好山好空气做起农家乐生意,靠着丰富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村民在家门口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我们家一年营收能做到300多万元,利润也有百来万,坐在家门口过上小康生活,靠的就是守住的自然环境。”祁煜良把微信名改成了“绿水青山”。

  近年来,长兴县水口乡的乡村旅游业十分红火,吸引长三角老年游客纷至沓来,甚至还有新疆、东北等远方的游客也慕名而来,呈现出一派乡村旅游繁忙兴旺的景象。即使在疫情之下,今年1至7月份,水口茶文化景区旅游人次约94万人次,旅游收入约3.5亿元。

  我省的农家乐始于上世纪90年代,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第一批经营农户开始尝到了“甜头”,从而迅速带动了其他农户。而以离退休老人养老旅游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旅游,是近年农家乐的一大消费主力。有专家认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一市场潜力将继续释放。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