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年金可能是最佳的商业养老方式

2020-11-13 16:12

  买保险来养老这个观念现在很多人都有,只是在买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会想,保险一保就是几十年,那么现在看起来养老金规划什么的都还不错,如果回顾之前的几十年物价上涨的速度,恐怕等我们老了,这点钱什么都买不到了,那么现在还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呢?

  现在的养老年金险模式都差不多,多是年金返还+万能账户的模式。(10月1日过后不能附加万能账户了)

  假设有位张先生40岁,手上有200万准备存起来养老,一般养老的年龄是65-85岁20年左右,这200万如果除以20年,大约每年10万,要是保持现在物价不变的情况下,每年10万差不多够用。

  如果张先生分5年把这200万购买某款年金保险,每年要准备40万,那么从65岁到85岁,能够保证每年领24万,每个月2万(注意是保证,如果算上不确定的万能账户收益,到85岁还能剩下200万左右)。

  如果按照过去的经验来看,除了房子大概没别的东西能跑的过通胀,几十年后的2万4大约也就相当于现在2千4,这也是很多人犹豫的原因,钱放在那就贬值。

  为什么以前物价涨的那么快,从改革开放开始,我们的M2也就是货币供应量一直以极高的速度增长,80年代差不多都在20%以上,90年代前期最高到30%以上,而我们的GDP也就是财富增长速度,超过10%的年份两只手数得过来,最高也不过15%,两者相差平均在百分之十几。

  房价上涨的速度也基本跟这个一致,这并不是一个巧合,房价本身就是由货币的超发来推动,在供给有限的情况下,钱有多少,房价就有多高。

  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今年5月,M2的增速是9.6%,这是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货币供应增速,首次进入到个位数区间。

  这代表什么意思呢?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上,有过多次的通胀通缩的小循环,基本上是GDP增速下降了,就通过降息降准等方式,释放货币来刺激经济,通胀转瞬又会回来。

  一方面从今年美联储加息缩表开始,美国回收美元趋势已经形成,带动这整个主流国家都在紧缩,而中国必须跟上,否则外汇储备就快没了;另一方面中国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已经跟之前的追赶型国家不一样了,在全世界都在趋向保守的情况下,以前靠投资、出口、房地产来拉动经济已经完全不可能了,消费在GDP增长中的比重,已经从10年前的32%,上涨到今年一季度的77.2%。

  所以未来我们面临的可能是一个GDP低速增长,货币供应同样处于个位数的新的通缩周期,按照上面的算法,一季度物价上涨的速度应该是:

  10.6%(一季度M2增速)-6.9%(一季度GDP增速)=3.7%,未来可能还会更低。主要的发达国家,也是这样的通胀速度。

  以前的高收益,特别是买房带来的收益,也是基于每年百分之十几的货币增速,那么如果以后货币增长每年只有3%甚至更少,那么房价涨速会是多少呢?在这样的涨速下,房子还能不能很容易的变现呢,卖掉的话能不能抵消交易成本和房贷利息成本呢?

  换句话说,未来的这段时间里,可能我们不会有比保险更靠谱的方式来保存我们的养老金了!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