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如何共赢?

2021-03-18 18:10

  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哪个好 ①家庭养老 定义: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在经济供养上,家 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 自然完成保障过程。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 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 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

  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哪个好 ①家庭养老 定义: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在经济供养上,家 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 自然完成保障过程。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 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 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 优势 (1)、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表现。 公办养老机构属于国有养老机构,即国家政府部门利用国有资产 举办,供养的对象是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并参照国家事业单 位法人登记管理的养老机构,它隶属于各级政府统一管理,其产权及 资金归属国家所有;而民办养老机构属于民间养老机构,即国有企事业 单位、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兴办的养老机构。收养对 象是社会上的老年人,它隶属各级民政部门主管,产权属国有企事业 单位、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所有。两种性质的养老机构互相并存,在 养老形式上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社会养老城乡并重, 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 (2)、资金筹集的多样性。 社会养老资金的筹集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可以是政府财政预算安 排,政府购买公益岗位专项资金安排,也可以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利用 非国有资产集体出资,公民和社会组织个人出资筹集集资金。一般来 说,公办养老机构资金属于财政统一预算安排。这种预算安排可以是 国家转移支付资金、地方各级财政算安排资金、社会捐助的资金等等。 而民办养老机构资金源于企事业单位自筹的非国有资产、公民个人自 筹的资金、社会捐助资金等等。 (3)缓解家庭养老的压力 存在的问题 1、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2、子女数量减少,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3、传统养老观念受到各种不良价值观念冲击。 4、现代化生产节奏不断加快,劳动强度增加。 ②社会养老 定义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老年人 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 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等设施、组织、 人才和技术要素形成的网络,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 制度。 优势 (1)、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表现。 (2)、资金筹集的多样性。 (3)、缓解家庭养老的压力 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资金投入长期不足,导致城市社会养老体系的资金十 分匮乏,并且由于等级式的养老体制,特权阶层对有限养老资金的过 多分割,使资金匮乏问题更加严重。 2、管理不善,合格的社会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由于中国养老体系 主要由政府管理,政府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降低了管理质量,恶化了 养老环境。 3、经费来源过于单一,优惠政策不到位,难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 积极性。从中国社会老龄化的现实和国外社会养老的经验来看,政府 主要侧重基本的社会养老保障,市场与民间社会应该成为社会养老的 主力。 4、依然不够明朗,也不够优惠,并且支持力度与宣传的有很大差 距,实际是口惠而实不至,严重影响到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养老领域的 积极性,制约了养老体系的健康发展。 5、城市养老体系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政府部门,垄断企业形成 特权阶层,过度占用有限的养老资源,造成严重的养老不公,引起社 会普遍的不满。 6、普遍的社会寻租与政府对拔款的放任自流导致严重的*,使有 限的养老资金被截流,挤占或挪用。 7、片面的养老理念导致养老质量不高,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 养老需求。 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如何共赢 家庭养老为核心社会养老为补充 当前形势下要解决养老问题,发挥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有益方面, 首要的和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强化家庭养老的功能,解决谁来养、怎么 养、养得起、养得久等一系列问题。为此,要多管齐下,共同推进。 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要加快破除二 元经济结构,在允许农民工进城的同时,同时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进 城问题,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通过制度激励和约束,使年轻人赡 养父母不仅是义务,更能享受相应的权利;大力提倡孝文化,弘扬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当然,在强化家庭养老功能的同时,可以适度推进 养老社会化和产业化,以保障那些“三无”、“五保”老人等特殊老年 人的养老问题。但是,养老社会化和产业化只能起附属和补充的作用, 而不能占据主导地位。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养老机构有 1000 个老年人,这 1000 个老年 人的饮食、健康、兴趣、爱好、性格、习惯各异,现在,却要由一个 单一的养老机构一年 365 天、一天 24 个小时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向 这 1000 个老年人提供大致相同的服务,这注定其是无法满足老年人的 个性化需求的。因此,不管社会的力量如何强大,提供的服务多么周 到,其在养老问题上也只能起到辅助性的作用。 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委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社会养老服 务体系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推动下,我国社会养老 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 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简称养老服务体系,下同)初 步形成。 虽然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广大老年人的 需求,无论是住养服务机构(即习惯意义上的养老机构),还是文化活 动等服务机构,缺口都很大,发展中的问题明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整体上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整体上缺乏政策有效支 持,发展途径受阻。尤其在养老(住养)机构和照料机构的发展上, 在很多地方陷入高需求低入住的怪圈,发展显得十分滞后。 家庭养老——用商业险补充养老金 如今的家庭模式多为 4-2-1 型,对小辈来说,赡养老人的责任和 压力很大,很多人陷入有心无力的困境。当我们明白这一点,趁着自 己还年轻,不妨投保一份合适的商业保险未雨绸缪。例如招商银行金 岁年年养老金计划,交 10 年,领 21 年。 对投保人来说,商业保险有着诸多优点。比如,它根据个人缴纳 的费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