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云访谈丨冯玉萍代表:加大“文化养老”建设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

2021-03-18 18:12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养老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据报道,2019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54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在当前国情下,如何提升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指数。此次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大学评剧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戏剧“梅花奖”三度梅获得者冯玉萍,就带来了关于加大“文化养老”投入的建议。

  冯玉萍代表说,当前,老年人对晚年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不仅仅只包括物质需要,还有对精神、文化等方面的追求。为此,她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养老”的资金扶持力度,同时老年人享受精神文化生活,应该要有专业的、业余的、兼职的、志愿的这样一个文化艺术辅导队伍,来为老年人增加幸福生活指数。

  疫情期间,全国各个剧种的专业戏曲院团纷纷开展“云直播”、“云演出”、“云练功”等线上活动。对此文化现象,冯玉萍表示,云端演出对于传统文化宣传是非常有利的一种传播手段,是今天人们欣赏传统文化,在技术手段上的一种进步。有不少人表示,火爆的线上演出是否会对今后的线下演出市场造成冲击?对此,冯玉萍认为,线下剧场演出是任何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因为戏剧的表达形式是演员和观众在剧场里共同完成,它们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

  与此同时,冯玉萍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说云平台推送经典剧目,会让更多人喜欢传统文化、只有爱它,这样才能够传承它、发展它。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科技的进步。但是,线上演出、推送剧目,一定要和线下一个标准,拿出最优秀、最好的东西呈现给今天的观众。

  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今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变革,今天的传统文化,除了借助互联网扩大宣传力度外,在艺术本体的创作上又该如何既保留传统,同时又吸引年轻观众?

  对此,冯玉萍说,这也是她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直以来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继承传统上,我们一定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的把老师的东西拿过来,比如我在演老师的《谢瑶环》、《半把剪刀》等剧目时,基本不加以改动,但在新创作的剧目上,尤其是表现今天这个时代的人物,我一定会融入现代元素。”冯玉萍表示,如果今天在创作剧目时,还是一昧的对传统生搬硬套,那么传统文化就没有了生命力。“戏曲所有的唱念做打,程式化表现形式都是为剧中的人物服务,为人物服务就是为时代服务,为时代服务就是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眼球,让他们走进剧场”。(记者 刘希尧 主持人 庞聪)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