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养生好?小暑三候是什么意思

2018-12-23 18:59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绿树浓荫,时至小暑。那么2018年小暑节气是什么时候呢?小暑节气吃什么养生好?

  小 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一候温风至,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二候蟋蟀居宇,五日 后,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三候鹰始鸷,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1个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那么小暑吃什么养生好呢?

  小暑即将进入三伏天,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民间在这个时节素有吃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各地经典菜肴几乎都有以黄鳝为原料的。黄鳝生长在水岸泥窟之中,最滋补、最味美的莫属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此时用黄鳝滋补能起到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的作用。

  炎炎夏日,烹制一道绿豆芽菜肴可以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同时,绿豆芽的热量很低,而水分和纤维素含量较高,可促进肠蠕动,具有通便的作用,是人们公认的夏季瘦身佳品。

  在夏季空气干燥、补水又不足的时候,常吃莲藕可以凉血、滋阴、清热。对老年人来说,夏藕更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12月开始,好看的电影大片仍在继续,纵观12月新片片单,《狗十三》、《海王...[详情]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