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瘾如何戒除专家:要对网络游戏治本清源

2019-03-19 03:20

  有研究表明,每10个青少年网民中,就有一个患有网络成瘾。青少年因沉溺于网络游戏而影响了学习、生活甚至引发犯罪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在昨日召开的第二届绿色网络·青少年论坛上,专家建议:健康上网,堵不如疏。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处长吕同舟在论坛上说,根据调研显示,家长之所以反对上网,最主要的理由在于网络游戏的内容以及孩子过度沉迷两方面。正如成年人少量饮酒有益健康,未成年人适度地玩内容健康的网络游戏也有助于脑力的开发。但这个“酒”的品质如何,“喝酒”的量又该如何把握,成了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吕同舟指出,提倡健康绿色网络,就要对网络游戏“治本”、“清源”。

  与会的专家认为,要让青少年远离网瘾,简单封杀并不能治本。直接禁止未成年人上网或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无疑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方法,但这个群体往往存在着逆反心理,采用简单限制的做法,让他们觉得不被信任和尊重,反而容易引起反感和抵触情绪,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封堵不如疏导。据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副司长寇晓伟介绍,总署所举办的“健康上网拒绝沉迷———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大行动”、“全国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活动”、“百万家庭健康上网大行动”等多项活动就是媒体、学校、家庭多管齐下,引导孩子在刚接触网络时就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培养起良好的上网习惯。

  除了“治本”,还要“清源”。不少专家指出,网络游戏就像一把“双刃剑”,既不能把一切简单地归咎于网络游戏,将网游这一充满市场潜力的朝阳产业“妖魔化”,又要有效抑制其负面效应。寇晓伟说,提倡绿色网络的最终目的不是遏制网络发展趋势,而是要让它发展得更健康,不仅仅作为一种休闲和娱乐,也可以承载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教育功能,让网络游戏产业在净化中进化。

  仅仅将渲染暴力、凶杀、色情等内容的不良游戏拒之门外还不够,开发出更多具有益智功能、健康向上的民族网络游戏才能让网络游戏摆脱“魔鬼”的形象。寇晓伟认为,如果不发展民族网络游戏,处于真空的市场就会使各种盗版的国外网游长驱直入,因此应该开发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向上的民族游戏来建设一个绿色的游戏环境。他介绍,新闻出版总署正在规划的大型系列网络游戏《中华英雄谱》,是以百名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故事为主题,让青少年以益智互动的游戏方式来学习百家英雄事迹,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寓知于乐。目前正在开发的有《郑和》、《雷锋》、《郑成功》、《李时珍》、《岳飞》等。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