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红包!”就是字面意思,她有一个红色的信封,每天特别开心地掏出来看上面的各种图案和金粉。
现在流行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从小让孩子拥有“财商”,以后能更好地在社会立足——
“这些钱给你用一年,以后你所有小朋友过生日要送礼物,你自己要买爸妈不给买的玩具,就花这钱。”
小孩的社交生活也很丰富。班上小朋友三天两头生日派对,礼物基本都在20到30刀,我心里盘算,估计还不一定够。
我的脸立刻抽筋,那不是你的好朋友么?为什么?人家妈妈把请柬给我我都答应人家了啊!
好说歹说分析了人情世故,她去超市指着一个五块钱的礼物,一脸认真:“就买这个吧!”
我的内心很崩溃,但装得模范妈妈那样问:“你的钱不花,都准备给自己买什么玩具呢?”
后来,队友对她显摆了一下2017年美股的涨幅,然后伸出右手:怎么样,要不要拿压岁钱入股,爸爸帮你炒股票。
你看,她已经对自己的钱负责了,怕输就少投一点,投资风格可以说非常稳健了。
比起让孩子树立“我以后要赚大钱,住别墅开宝马”,我认为,让孩子明白自己做的每个财务决定都是有后果的,自己要为这个后果负责,是更重要的。
每当在新闻上看到,什么裸条、几个借贷平台利滚利最后欠了几十万,我都很好奇:这些小孩都不知道“借钱总是要还的”这个基本道理么?
等到了二三年级,学会了加减法,玩法就丰富了。去超市观察,记录棒棒糖、奥利奥、面包,这些东西分别都是多少钱。
我平时就经常带着孩子逛超市、逛市场,让她们看价格标签,替我算总价和找零。
每个家庭都在赚钱花钱,努力收支平衡。让孩子参与到自己家庭的理财,就是一个最基本的财商教育。
如果孩子是小公主、小皇帝,什么物质要求家长都像机器猫一样满足,TA就学不会责任,想不到将来。
压岁钱预留一部分自由支配,这件事在我们家成为定例,因为要花一整年,她们就要学会规划:记账、做预算,学会取舍自己想要的东西。
当然,孩子越小,掌控感会越差。可以从每天、每周或每月的零花钱开始,让孩子学会负起财务责任。
家庭有什么重要的未来财务规划,比如要换车子、添置大家电、换房子,要当着孩子面讨论,让孩子见证父母们是怎么做的。
后来这套制度我们在家里也活学活用:比如5分可以叫爸爸妈妈陪玩10分钟,10分可以看电视20分钟,30分可以买一个15刀以下的小乐高。
我告诉她,家庭是个共同体,我们是靠情感联系的,而不是靠法律原则和经济原则。
亲情、友情、爱情,都是不适用法律和经济原则。而情感往往是比法律惩罚、经济诱惑有更强大的制约力和动力。
爸爸妈妈爱你们,为你们做那么多事,主动往自己肩上放那么多责任,并不是为了让你们以后在经济上同等或更多地回报我们,也不是仅仅为了履行法律责任。
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明白:财富只是通向幸福的一座桥梁,并不是我们人生的目的,更不是幸福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