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线年投资策略中曾提示过运动服饰行业的投资机会,前期我们也针对国内运动品牌龙头安踏体育撰写过相关深度报告,本篇报告我们希望讨论国内运动品牌另一大龙头——正在持续复苏中的李宁。第一阶段:1980-1990年整个行业以贴牌代工生产为主,通过这一时期为国际品牌进行代工生产,国内技术工人在掌握了技术后自己创建工厂,成为未来众多运动品牌的前身。第二阶段:1990-2000年前后,我们认为是整个运动行业品牌意识萌芽的年代,也是国内各运动品牌创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知名奥运冠军李宁先生创立“李宁”同名品牌,并借助个人影响力和赛事赞助使品牌被迅速打响,成长为国内领先的运动品牌龙头。第三阶段:2000-2011年是运动品牌跑马圈地的黄金十年,行业得到高速发展,并借助奥运之风走向巅峰。同样,在这一时期,也是李宁品牌的巅峰十年。李宁通过国际赛事合作签约,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渠道快速扩张,从2003年1985家扩张到2010年的7915家门店;2004年李宁成功在香港上市,成为第一家上市的国内运动品牌;并在09年成功超越市占率一直排名第二的Adidas,稳居国产运动品牌霸主地位。这一时期,李宁的净利润CAGR达到41%。第四阶段:但是2012-2014年由于运动品牌前期的盲目扩张,行业爆发库存危机持续低迷,进入调整期。这一时期的李宁业绩也跌落谷底,我们认为主要系:1)由于前期经销渠道的快速扩张,而销售滞后,终端门店管理能力较弱,加重了库存积压带来的影响,从而引发关店潮,12年李宁净关店1821家,直接影响公司业绩。2)李宁在品牌转型和战略定位上出现失误。①定位失误:李宁在2010年重塑品牌,定位“90后”一代年轻消费群体,但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于李宁品牌的认同感并不强烈,而公司以往的老客户无法适应品牌和产品上年轻化的改变,导致李宁的终端销售不尽如人意,业绩急速下滑。②定价失误:李宁为提升品牌形象,产品价格有所提升,丧失了性价比优势,造成消费者流失;③内部管理出现问题,两次改革未能成功:张志勇PPT项目无疾而终,并导致公司内部出现内讧,李宁换帅金珍君,虽未改李宁困局,但为公司后续改革奠定基础。第五阶段:2015年至今,国内运动品牌行业基本调整到位,开始恢复增长。这一时期李宁回归,公司逐渐走出低谷,业绩开始全面复苏。截至到2018H1李宁实现营收47.13亿元,同比增长18%;归母净利润达到2.69亿元,同比上升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