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公司任职的小布,现在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周二下班以后,不会急于回家,而是和同事结伴前往区体育馆,来一场篮球友谊赛。
这样的活动,小布已经连续参加了4年,他们的球场也从一开始的单位空地、学校篮球场,到如今的区体育馆。
和他一样,嘉定工业区现在有不少职工在午间休息时间、下班后,打一场球或去企民星健身中心锻炼。
2018年嘉定工业区对辖区69家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发现园区内大部分公司在职工体育方面,都存在以下问题。
不少公司的青年员工,自发组织了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瑜伽等社团,基本上每周都会聚到一起,相互“切磋”一下。不过随着各种社团活动的增加,由此带来的“资源”紧张问题也日益突出。
1、缺场地:不少企业社团,每周至少有一次活动,人员不断壮大,场地却捉襟见肘,公司普遍缺乏专门的运动场所;员工对场地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室内羽毛球、室内篮球场等场所都期望是“标配”。
2、缺教练:不少企业成立了表演、瑜伽,健美操、话剧等团队,但团队往往需要有专业的辅导老师来辅导,不少企业希望有公益类专业辅导老师上门送教。
3、缺平台:有的企业社团“走出去”愿望强烈,希望有更大的舞台来展示自我。比如乔山公司就提出,他们希望能够参加嘉定工业区乃至全区范围内的体育活动赛事,但缺乏对接渠道,导致很多赛事没能参加。
针对辖区职工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嘉定工业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一一研究落实解决方案,满足辖区企业职工对体育活动的需求。
在原来创建的“职工体育e家”基础上,2018年嘉定工业区继续推进各项目俱乐部组建和运营,先后以企业为单位,成立了足球、篮球、羽毛球、拔河等6个项目俱乐部,同时嘉定工业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作为指导单位,对资源进行了整合,协调场地、落实教练,实现资源共享、相互交流。如羽毛球俱乐部,嘉定工业区不仅给俱乐部配备了省队退役羽毛球教练,还落实了准专业级的场地。
针对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有亚健康趋势,嘉定工业区将体质测试活动,作为职工“福利”,送到了京东、盈达等6家企业。体测完成后,专业导师根据报告,从握力、韧性等6方面为其进行讲解,然后给出健身处方并指导其科学健身。此外,嘉定工业区企民星健身中心作为公益健身房,目前正在探索体医结合,为企业职工开展公益性科学健身锻炼。现在,企民星健身中心日均锻炼人数达200多人次。
嘉定工业区“入驻企业系列赛”作为传统赛事已有十多年历史,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项目均已超过十届以上,每年都得到入驻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参与。2018年,嘉定工业区以长三角拔河邀请赛为契机,成立了嘉昆太体育发展联盟,围绕“体育强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通过体育发展联盟的建立,充分利用嘉、昆、太三地体育项目优势、人才资源,实现三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赛事共办、特色共建,成果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