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孩子们又开学了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体育课?【深度长文】

2019-02-23 03:12

  原标题:【体育健康】孩子们又开学了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体育课?【深度长文】

  如果问:中国的哪门课最没有存在感?我想答案绝对会出奇的一致:体育课。有人说,体育课,是中国最没有存在感的一门课。

  但比起单纯地支持或反对,体育菌更想和大家探讨一下为什么体育课这么没有存在感?

  一方面,有相当大一部分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开展体育课的条件并不充分。没有合适的场地,没有体育设施和用品,甚至连体育老师都得让语文老师来兼任。数据显示:在中国,大概有五分之一的学校无法正常开展体育课程。

  无外乎:广播体操、长跑、短跑、立定跳远,项目单一,几十年来还是这么几个项目没变过。我们的体育课完成不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喜好,只是固执呆板地教学。

  所以,导致一个结果:学生上了十几年的体育课,最后也没一项喜欢或者擅长的运动。而且每年体测,总有学生晕过去,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更别说,体育课还经常被别的科目老师占用!“这节课体育老师有事,所以我们来上数学吧。”这样的话,我相信几乎每位学子当年都曾听过。

  每到快期末的时候,或者快要考试的时候,体育课就会被理所当然地牺牲,用来上其他更加“重要”的课。可是,体育课难道就真的比其他课不重要吗?

  只是在我们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课才显得似乎“不那么重要”了,一切都得为了升学让位。我想大家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吧:放学后多打了会球,就得被批评不好好学习。

  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课的地位异常的尴尬,变得可有可无。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我们从来没有过体育教育。因为,事实就是,体育和教育已经分离了。

  在中国,学生的天职似乎只有学习,体育课是种可有可无的存在,除了体育生或者专业运动员。

  这些选择了体育道路的孩子,从小就进入体校,进入另一个系统,然后日复一日地接受高强度的训练。然后,他们的青春便只有了训练场和汗水,背后的辛苦大家可以想象。

  但是,我国的体育氛围太过于注重胜利了。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的运动员上了赛场,那就只能赢不能输,就只能奔着奖牌去,成王败寇。赢了,你就是英雄,万人瞩目。输了,你就是罪人,无人问津。想想刘翔这十多年的经历你就明白了。

  另外,大家也知道,运动员是一项靠身体吃青春饭的职业。大多数运动员,因为高强度的训练,很容易出现伤病。到了一定年纪,就不得不要退役。

  有些人退役后,可能转型做教练或者当明星,也能有个不错的生活,但这其实是少数。还有很多运动员,退役以后,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只能艰难度日,这些也许你根本想象不到吧。

  首先,运动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体育课首先就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其次,体育课也应该能够起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作用。如果能够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体育爱好的话,那是更好的。

  培养孩子对运动的爱好,培养孩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才是体育课真正存在的意义。

  前不久,微博上一所中学“以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的模式上体育课”的创新,受到网民吐槽:“不否认翻转课堂对于某些科目来说是有效果的,可是翻转课堂和体育课结合我真的看不懂了。以增强体格为初衷的体育课,也需要在平板上用小食指点点点吗?”

  体育课的形式化受到诟病外,一些学校的运动会也被家长吐槽。一名家长在微博上说:“读小班开个运动会,小朋友买一套衣服,家长也要买一套相同的衣服,还要买彩排道具。周日清晨气温5度,7点半到场大家一起彩排入场式。开开心心做点运动游戏就OK了,搞这么多形式化的东西有必要吗?”

  家长们的吐槽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出于对学生们体质下滑的忧虑。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正面临严峻挑战,包括学生体检合格率下降、超重肥胖发生率增加及近视比例居高不下等,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运动不足。

  事实上,坐着(车)上学、放学;坐着上课、写作业;坐着上辅导班、看课外书……这是当下我国大部分孩子的主要学习生活状态。在智能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全面包抄下,学生体质下降,尤其是近视率的高发更令人揪心。

  然而,接受采访的多地教师、校长、业内人士表示,让“久坐儿童”走向户外“目”浴阳光,存在缺时间、缺师资场地、缺科学指导等多重阻碍,而安全问题更是基层教育工作者最大最深的隐忧。

  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和心理负担上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考试“指挥棒”未变,学校“减负”家庭“加压”情况极为普遍。“整体教育氛围还是竞争式的,家长们都唯恐自己孩子落后,学校减负后出现‘报班大战’,这无疑挤占户外活动时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加压,严重挤占了儿童青少年本应在户外活动的时间。《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抽样调查显示,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数学和语文校外辅导班的比例就达到了43.8%、37.4%。许多小学生除了补习数学、英语教学课程外,还报了其他艺术课程,作业只能晚上回到家里抓紧做。

  而在学校内,目前城区学校场地受限制、农村学校缺经费等影响校园体育运动开展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尚未根本解决,课后开放校园操场始终难以操作。在北方,雾霾天气下孩子们的体育课只能是在教室里看看体育比赛,具有新风换气功能的体育场馆一般中小学都没有。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刘海元说,几年前曾测算过全国体育教师的缺口大约在30万,近年来各地开始补充体育教师的数量,但总量仍旧不足且不均衡,校园体育场馆、设施也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

  在基层走访发现,不少学校没地方开展更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没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有中小学校表示,由于学校场地小,每年只举办趣味运动会,比如个人花样种类挑战、单脚跳挑战、接球、托球跑、班级跳大绳比赛等,较为专业的体育运动根本开展不了。

  在基层教育工作者看来,“安全”更是影响学校组织学生户外运动的主要因素。多名校长坦言“不敢开展过多体育活动”“学校成了无限责任方”。一名小学校长直言:“只要一个孩子在学校运动时出了事,家长立马就会找到学校,学校的压力太大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质、智力培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建议以保护视力作为抓手,从多方面加强校园体育工作。

  一是将青少年户外体育锻炼纳入考核,用问责机制强化落实。刘海元等人认为,此次《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虽把“强化户外体育锻炼”列入其中,但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起到实效。基层教育工作者建议,将落实相关政策文件中规定的体育课时、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等,纳入对学校、教育部门的考核体系,并加强问责,避免学校“落不落实一个样、老师干好干坏一个样”。

  二是加大师资、场地等软硬件投入,从体育设施配套入手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化。“看看名校和普校的操场你就知道差别有多大,别怪家长从幼升小阶段就要择校!不然,名校的孩子在雾霾天可以在体育馆打球,普校的孩子只能在教室枯坐!”有网友发出如此心声。

  学校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强化体育课、课外锻炼和健康教育。安徽省泾县教体局副局长洪帮建议,加大对山区、贫困地区的硬件设施投入,扩充师资,确保农村学生的各方面教育都能跟上。同时,多位医学专家建议,应从学前教育阶段就保障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从小就热爱户外运动。

  三是引入保险基金、社会组织,降低学校组织体育活动的顾虑。基层教育工作者呼吁,可考虑设立学校意外伤害保险基金,由保险机构运营,统一进行赔付,消除学校的后顾之忧,让校方敢于组织、敢于教学、敢于让学生动起来。

  对于青少年来说,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在校园内加强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是提升体质的关键。

  同时,体育是强身健体、舒缓压力的一个很好的方式,而且大部分体育活动都能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体育爱好也可以磨炼青少年的心性。学习之余去跑跑步或者游游泳,可以减压还能锻炼身体,有了好身体才能继续下一步的学习生活。

  因此,除了体育课外,也期待学校多开展各类体育活动的赛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排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为终身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