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在中国民众眼里,以为这个NBA不过是一个篮球联盟,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篮球,没有什么大不了,也不是啥洪水猛兽。既然NBA不尊重我们,不把我们的意见当一回事,甚至故意挑逗我们的神经,那我们就可以不看你这个劳什子的比赛。说到底,NBA就是一个球而已。
然而,当大多数曾经狂热的NBA球迷表示不再关注这个比赛的时候,当中国的赞助商纷纷选择终止与NBA的合作关系的时候,当舆论对NBA愤怒讨伐的时候,有一些人却展示出了另外一种心态。他们依然“醉心”于NBA的球员和NBA的球赛。
无论是在上海站,还是在深圳站,依然有人高举自己仰慕的NBA明星的牌子,又是签名,又是击掌,又是合影,有人甚至拿国旗让湖人队的球员在上面签名。一边是场外对NBA的抗议和抵制声音;一边是球场内座无虚席的狂热球迷。一边是民众对NBA的愤怒与不满;一边是一群没有膝盖的人在为NBA呐喊助威。也难怪美国人会说,中国球迷离不开NBA,即便抵制,顶多不过半年之后,依然会回来。
对于这些“跪族篮孩”,连主流媒体都发声了,央视、人民日报、人民网同时发文教这些人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膝盖。国家面前无偶像,作为中国球迷,你的身份前面还有一个前缀,那就是中国。别人都如此戳你的脊梁骨了,你却还跪求一场场劳什子的比赛,跪求一个个劳什子的球星,确实令人痛心不已。
回顾30多年来,NBA对中国球迷的影响,背后深层次的问题不得不引起警示。表面上看,NBA好像就是一个纯粹的篮球联盟,就是一场场纯粹的比赛,其实在潜移默化中也夹带中西方的价值观。尤其是作为年轻人,我们可以有包容的心态,可以观看NBA的比赛,但不能被它背后所隐藏的价值观念所误导。
NBA并非是一个纯粹的篮球和篮球比赛,它也是一种篮球文化,就像爵士乐和猫王一样在美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于球迷来说,我们观看的不仅仅一场场篮球比赛,我们接受的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而是要深刻洞悉其背后所渗透的一种文化价值观念。
从这个意义而言,这些“跪族篮孩”就是缺乏基本的鉴别力,在旷日持久的美国篮球文化“浸淫”下,迷住了自己的双眼,才有了一种难以站立的勇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