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模式直接关乎着体育版权变现,甚至决定着体育内容网站能否存活下去。如何让用户付费始终是摆在版权运营商面前的难题,此外,他们还要应对盗播的威胁。
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2018-19赛季英超第17轮焦点战正式打响,利物浦主场迎战曼联,两支球队火药味十足。
据天空体育称,本场英超双红会全球观众数量在7亿至9亿之间,远超不久前皇马与巴萨的国家德比。据说比赛开始前,就有超过30万的球迷来到PP体育比赛直播间,等待球赛开始。
通过登录PP体育、爱奇艺体育客户端可发现,本场比赛观众人数均超往日。可以说,是因为双红会的号召力,吸引了球迷的关注。但同样不能忽视观赛人数上涨的另一因素,即两家平台均免费播放本场比赛。对那些想看一场球但又不想付费购买会员的“非核心球迷”来说,“免费”或许才是他们深夜捧起手机的主要原因。
在国内,付费模式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它不仅直接关乎着高价拿到赛事版权的体育内容网站能否存活下去,还决定着体育付费商业模式能否成立。其实,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付费,只不过在过去数十年免费一直是互联网的主流,所以导致付费成了异类。但对于如何让用户愿意付费这一问题,很多版权商已经探索了10年,至今没有给出答案。
10年前,中国球迷开始为英超买单。当时天盛公司以5000万美元击败ESPN,拿下了自2007-2008赛季开始的3个赛季,英超中国大陆地区全媒体转播权,并开始向用户收费。这意味着陪伴中国球迷近20年的免费英超转播成为历史。
作为先行者天盛迈出了从免费走向付费的第一步。但很多时候,先行者也意味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由于天盛自身定位失准、售价过高以及国内付费环境还未形成等因素,付费模式导致观赛人数锐减,天盛最终以破产清算告终。天盛的失败给后继者敲响了警钟,付费并没有像看上去的那么美好。
天盛倒下后,新英体育以10亿元人民币价格拿下了英超2013-2019赛季的版权。相比5000万,翻了4倍。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出价过高,新英体育将重蹈覆辙,难以从中获利。但事实上,新英体育营收逐年提高,2015年实现盈利,此后均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今年9月起,新英体育的营收被纳入当代明诚财报范围内,预计其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新英体育强劲的盈利能力再次得到确认。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新英体育主要收入来源为版权分销业务,而非最直接的赛事转播带来的用户订阅及广告业务。2017年,新英体育版权分销收入为69757.85万元,占总收入的80.75%。
换言之,新英体育版权变现没有走付费模式。所以,目前国内仍难以看到用户付费独臂撑起高昂赛事版权的局面的出现。
而在未来的2019-2022赛季里,英超联赛国内版权被苏宁集团以7.21亿美元拿下,这一价格几乎是上一周期的10倍,也超过了美国NBC公司与英超签订了6年的10亿美元,中国成为当时英超海外版权最贵的国家。
拿下欧洲五大联赛和欧冠版权后,外界一直在谈论PP体育和苏宁集团将如何继续打造付费模式,并通过这一模式实现收支平衡。因为,单纯依靠B端业务无法抵消巨额的版权投入,付费业务才是主力军。
在对付费模式的探讨中,人们时常拿中国与国外做比较,认为国外消费者体育付费观念强、赛事忠诚度高,付费环境也比国内成熟,有利于付费模式推进。
不过近期Eleven Sports在英国受挫似乎证明,观众并不会为所有的优质赛事买单。国外版权运营商,同样要思考如何让用户为赛事掏腰包。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称,Eleven Sports在拿到UFC及西甲、意甲联赛等赛事版权后,英国本土的Eleven Sports订阅用户仅有5万人,每人每月5.99英镑的订阅费用远不足以覆盖高昂的版权费用。用户订阅数量远低于预期令公司希望能重新拟定合同以维持平台运营。
由于未能履行合同中的分销协议,UFC已与Eleven Sports解约,后者被迫将这项世界最顶级和规模最庞大的职业MMA赛事拱手让人,UFC重回英国电信手中。现在,Eleven Sports很有可能继续丢城失地。
Eleven Sports发言人表示,他们已与合作方开启谈判,希望能在保留目前线上服务的情况下,重新签署相关协议。
此情此景,中国体育观众并不陌生。2016年1月,乐视体育成为MLB官方战略合作伙伴,开启了为期三年的合作。但今年3月,MLB的赛事版权到了腾讯体育手中。Eleven Sports与乐视体育所犯的错误相同,太过急于求成。
Eleven Sports的所有者安德烈·拉德里扎尼还身兼英冠俱乐部利兹联主席一职。如今,利兹联队在英冠联赛一骑绝尘,很有可能在下一赛季重返英超,但Eleven Sports则没那么好运。
从天空体育与英国电信手中抢下诸多版权后,Eleven Sports的管理者似乎还没有想好该如何运营。他们想当然的认为,优质赛事一定会有市场,但实际上,不少英伦绅士们对惊险刺激的UFC避之若浼;英超才是英国人最喜欢的足球联赛,占据了英国球迷绝大多数时间。
在赛事内容网站苦心经营,竭力吸引球迷的同时,盗播势力也在暗中集结,想方设法从中分羹。赛事盗播能将版权运营商竭力打造的付费模式轻易摧毁。
以双红会比赛为例,尽管比赛在PP体育、爱奇艺体育平台上免费播放,但在网络上仍能发现盗播地址。
“不管是NBA还是英超的盗播,只要你找,肯定找得到。”不过他也承认,同过去相比,盗播少了很多。
盗播是付费最大的敌人,不仅是英超,中超的盗播也极为猖獗。冠勇科技发布的《2017赛季中超联赛监测报告》显示,2017赛季,中超联赛被侵权场次为240场,侵权比例为100%,共发现直播侵权平台57个,直播侵权链接数1248条,点播侵权平台38个,点播侵权链接数76416条。
盗播巨大的经济利益,是很多人铤而走险的关键原因。据外媒报道,英国某盗播网站仅通过广告每年就能收入超过千万英镑。此外,盗播网站还能衍生出更多黑色产业,如赌球等。
因此,打击盗播是体育赛事付费成立的先决条件。今年两会期间,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的提议就与此有关。张近东建议尽快厘清体育直播的法律性质和权利边界,统一司法尺度和裁判标准,加大惩罚力度,以有效促进体育产业的长远发展。
“盗播猖獗,极大损害了购买正版赛事直播权利的平台和用户合法权益,必然会大大影响各企业在发展体育赛事直播产业方面的热情,限制了体育赛事的产业增收潜力。”张近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