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丨水平对置和四驱的故事为何现在没人爱听了?

2018-12-10 20:07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里,斯巴鲁和马自达是最有个性的两个日本汽车品牌,他们两家的规模不大,但都高度重视技术发展。

  仅靠水平对置发动机、左右对称全时四驱两项技术,已足够斯巴鲁炫耀好几十年。再加上20多年前在世界拉力锦标赛(WRC)上的辉煌战绩,以及偶尔在路上飞驰而过的那些声浪巨大的改装车,让斯巴鲁的引了无数铁杆粉丝。

  粉丝们对斯巴鲁的理解,大都停留在其性能车上,但其家用车表现如何?估计没多少人会留意。毕竟,真正拥有一台斯巴鲁的人,实在太少了。

  截止至2018年上半年,斯巴鲁在中国的销量仅有11506辆。作为一个拥有四款在售车型的日系品牌,月均销量不足2000辆,在如今车市微增长的大势下,斯巴鲁想实现触底反弹,几乎是没可能的。年销10万辆的目标,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早在2013年,斯巴鲁曾遇到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当年庞大集团(当时实力排全国前三的汽车经销集团)以约13亿日元入股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达到40%。某程度上,斯巴鲁也算得上一个“合资车企”。

  按理来说,汽车经销集团成了大股东,对斯巴鲁在中国的市场开拓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确实,2013年斯巴鲁的销量也达到了一个小高峰——年销量达5.7万辆。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庞大集团占比过大,导致整个斯巴鲁在中国的销量都随其左右。庞大好,斯巴鲁当然好,但万一庞大发展走下坡呢?接下来的烂摊子谁去打理?

  从2014年到2017年,斯巴鲁在中国的销量由5.4万辆/年降到3.1万辆/年,五年内的销量被腰斩, 这问题该怪谁呢?

  俗话说,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好的销售,但这话放在汽车市场似乎不太合适。销售小哥的花言巧语,不可能将众泰变成保时捷。随着消费者认知能力提升,一款车好不好,是产品说了算,一个品牌销量如何,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产品。

  小鹿也有幸体验过一款2006年款的力狮旅行版,虽然只搭载2.0L自吸发动机,最大功率也不过112kW,但敏捷的转向手感以及十分“听话”油门反应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曾坐过友人的改装9代翼豹WRX,EJ25发动机的爆发力让我记忆犹新。

  若干年后再接次触斯巴鲁力狮(2018款),已经找不回当年的感觉。整车已经完全倾向舒适性调校,2.5L发动机的参数不错,但除了起步瞬间的动力突兀感之外,完全感受不到当年的“脾气”,只剩下那套全时四驱系统能给我一些心理安慰。

  现款力狮整体驾驶感受让我想起第七代凯美瑞,但与同年代的第八代凯美瑞或者马自达阿特兹相比,无论动力表现还是极限操控,如今的力狮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同样,产品疲软的问题还出现在2019款森林人上——这是斯巴鲁在国内最卖座的一款车,上个月的销量应该过千台了吧?关于那车的造型设计就不多说了,大家心照不宣。最令我失望的依然是动力部分,虽然高配版加入了电机,厂家宣称是取代以往的2.5L版本,但位于变速箱的电机只有区区9.6kW、63Nm的输出,与2.0L发动机搭配的动力总成丝毫没有惊喜可言。

  别说与上代的2.5L车型对比,就算与某些10万级的本土SUV相比,2019款森林人在动力方面也毫无优势,每次超车都要将油门踩到底,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累了。

  注意了,这可是一款22.38万起售的紧凑型SUV啊!带电机的版本还得25.28万起,这样我想起另一款同级车型——本田CR-V混动。315Nm的电机扭矩,158kW的综合功率,动力水平可以说碾压森林人,但其起售价却比森林人2.0.L自吸入门版还要低,消费者有什么理由不选择更帅更强更便宜的一款?

  操控不如丰田、马自达,动力不如本田,这还是斯巴鲁吗?无奈,这是所有斯巴鲁粉丝都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也许有人认为,斯巴鲁是一个小众品牌,无需与本田、丰田等比较,做出自己特色就可以了。

  然而,所谓的“小众”只是相对国内市场而言,在美国市场,斯巴鲁绝对是一个主流品牌。去年总销量超过64万辆,是中国市场的20倍有多!排行美国所有汽车品牌的第八位。

  从营业层面来看,斯巴鲁去年全球销量约为106万辆,2017财年的净销售额为3.4052万亿日元,在所有日本车企中排行第六,仅次于马自达(全球销量约160万辆、净销售额3.474万亿日元)。

  如果以营利角度去看,斯巴鲁的日子过得比马自达还滋润——2017财年净利润达到2204亿日元,超过了马自达的1721亿日元。

  经营情况如此乐观的斯巴鲁,本应加大投入继续研发更强更精的产品。而让人失望的是,斯巴鲁在近些年来的技术发展,已经大幅落后于时代,难得有新技术的推出,也难以打动越发挑剔的中国消费者。

  斯巴鲁最为国人所知的新技术,似乎就只有EyeSight安全系统了,但在安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稍有技术基础的车企,都不缺一套可靠的主动安全系统。再看新推出的SGP架构,其所强调的更轻、更强的车身,不是所有车企都应该追求的吗?我们并没看到这个新架构有何与众不同——那个聊胜于无的电机基本可以忽略了。

  不难看出,斯巴鲁如今的发展,更多只是跟随同行的步伐盲目前进, 我们并没看到一些斯巴鲁独有的创新技术。这与其一直以来的“技术狂”形象也相差太远了。

  当一个只靠吃老本来过日子的汽车品牌,与那些不断进行技术升级的品牌相比起来,差距自然就出来了。所谓的“小众”,也不能成为停滞不前的借口。

  反观马自达,靠创驰蓝天技术在设计和性能上都取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而全新推出SKYACTIV-X发动机,凭SPCCI火花控制压燃点火技术让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效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过去人们无法想象一台2.0L自吸发动机的热效率能达到48%,并且将油耗控制到3.3L/100km,并且能输出189马力和230Nm的最大扭矩。但马自达居然做到了,还将这款发动机搭载到最新一代马自达3身上。

  而且,这只是用在一款A级轿车上的技术,那日后的马自达6、CX-5会搭载什么样的新技术?估计所有人都期待不已。

  同样是规模不大的车企,马自达的未来让人从满想象,斯巴鲁却摸不清未来。如今的斯巴鲁,无论是战略、产品、技术都没有清晰的发展脉络,整个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不断消退。过往累积下来的口碑与形象,已经消耗得所剩无几。

  如今人们能看到的斯巴鲁,只是一个设计过时、性能平庸、定位脱节的车企。能支撑他们继续走下去的难道是情怀?可惜,所谓的“情怀”也只是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代名词罢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乘坐空间大油耗低发动机好配置丰富配置低性价比低隔音效果差内饰一般车灯不好看看看网友怎么说》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