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只是普通人,天才的比例低的可怜,但是作为父母,内心深处还是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最棒的,并甘心情愿,尽自己最大的可能,让孩子成长成才。
我当然也是这样想的。听说别人家的孩子在娘胎里就听高雅音乐,我们在孕期时也跟着放莫扎特;人家家长给孩子买了很多书,我们也从不吝啬;人家每天抽出固定时间和孩子一块儿读书,我们也这样做。
我每天会在孩子睡前,为她读一会儿童画故事,短则几分钟,长则十几分钟。我觉得这样不仅增加了亲子时间,而且孩子听着故事入睡,也会有助于她的想象力的发展吧。总觉得,听大人读书,总归是有益的吧。
可是,看了美国加州大学发布的一项研究,让我有一种挫败的感觉。这种挫败不是来自于我的不努力,因为我知道,能坚持三年时间为孩子读睡前故事,真正能坚持的父母,还真不多,我的努力程度是毋庸置疑的。
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将近三百个家庭,时间跨度从他们的孩子出生到4岁为止。根据这项研究,我们惯常使用的睡前读故事的方法,对孩子语言能力、表达能力的改善和提高,几乎是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相反,那些没有读故事,而是选择睡前和孩子聊天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语言和表达上的能力,得分是前者的6倍!
睡觉前,和孩子聊上那么几句,把原来读故事的单向输出,改变为双向互动,有那么大的魔力么?从他们老外的研究来看,一个小小的改变,带来的好处还真不少。
首先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语言能力获得了锻炼和提升。其实,聊什么并不是太重要,内容不必包含太多的知识,对话的关键,在于激发宝宝们的内驱力和自省力。
孩子在聊天中获得思考的快乐,渐渐地学会了对事物的好坏,进行简单判断的能力,让他们实现自助式成长。时间长了,孩子之间的差距也就出来了。
其次,每天睡觉前那一段时间,孩子躺在温暖舒适的床上,是他最放松舒适的时候。此时,他们更容意打开心扉,把自己的心声像爸爸妈妈倾诉。
父母便可利用这个机会,了解自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想法和心态,遇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知道,并帮他们疏导掉,把各种隐患在萌芽状态就消灭掉。
再一个,通过谈话,让孩子在睡觉前再把一天中有趣的人、开心的事回顾一遍,重温一下那些美好时刻,带着这些正能量入睡,这样的孩子,性格自然也会变得阳光向上。
记得以前曾读过一篇文章,说是在美国硅谷,中国人和印度人都非常的努力,但印度人更容易成长为老总,走上业内领袖的位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不善交流,更倾向于专心做事。
中国人的性子本就内敛,中国父母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方式和效果也乏善可陈,这在孩子青春期叛逆期时,更容易爆发出问题。是不是正是因为我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忽视了和他们聊天的价值了呢?
三年时间,我给孩子读了无数的故事,觉得成就满满,其实只是一厢情愿。如果从她能够简单说话时,我就把读故事的时间用来和她对话、和她沟通,每天专注地和她聊上那么一会儿,是不是会有更好的效果呢?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各位家长朋友们,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