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妈妈问,为什么睡前故事讲了一个又一个,但宝宝却越来越兴奋,一点睡意都没有?究竟什么样的故事,才最适合在睡前讲给宝宝听?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您是否也正在为此感到困惑和烦恼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睡前故事的魔力”。
对于2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情节较为简单、内容较为雷同或重复的故事,比较适合在睡前讲给宝宝听。因为反复的、可预测的和无意义故事,通常没有什么太复杂的故事情节,只是趣味性地描述一个过程、一个事物,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重复”,他们从“重复”中掌握了更多的语言,学到了知识。
如在《小小的池塘里》一书中,以一只青蛙的活动线路为线索,看到了许多动物的生活,这些动物因不同的动作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每翻开一页都可以诱导孩子参与,或者看图后带着孩子来模拟。由于每一页的情节都很相似,很容易让孩子理解。
另一本《当我想睡的时候》也很值得推荐,故事以小主人公床头堆满的动物玩偶为暗线,带着小主人在各种动物的睡眠场所都体验了一遍。就好像家长在跟她说:猫头鹰在树上睡了、企鹅在冰原上睡了……我的宝贝,你也睡吧。
这些书的情节在成人看来甚至有些单薄,只有语言地不断重复,但正是在这样的重复中,孩子的呼吸和心跳会舒缓下来,才容易入睡。
当孩子长到3岁时,会逐步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对外界的事物也有了一定的认知。这时候需要情节更加丰富的睡前故事书,尤其是那些故事内容暗合孩子心理的书特别能吸引他们,能消除他们对睡觉的抵触。
之前谈到的被“阿凡提”抄袭的小象小猪系列的作者莫威廉斯的名作。风格类似。
值得推荐的有《别让鸽子太晚睡》:鸽子为了能够晚睡,找出无数个理由来跟画面外的我们探讨,像极了我们的孩子在准备睡觉前的“讨价还价”。
还有一本《不要睡觉,塞莉》,把一切给颠倒了——塞莉困了,要睡觉了,可她的父母却大声反对:犯什么傻?太扫兴了!来玩玩具、做游戏、烤饼干、跳舞、听音乐什么的。而塞莉“自动”变成了平日父母的调调:明天还要上学,如果现在还不睡,明天就不能表现得很好了……而塞莉提出要给父母讲一个睡前故事,大人们嫌少,要讲4个!后来,能猜到么?
有的孩子就是不睡觉,怎么说都不行,怎么哄都不行。那好吧,找来幾米的另外一本《不睡觉世界冠军》,幾米的画自不待言,故事设计也很巧妙,用孩子事事争先和移情的心理,把小女孩和她的小玩偶都纳入到一场“比赛中”,然后是轻松优美的语言,让大家美美睡去。书里的小姑娘可不能那么早睡觉啊,她要把樱桃猪、霹雳鼠和豆豆蛙哄睡了才行。
角色一换,小姑娘就跟我们大人一样,展开了睡前的斗争,把爸爸妈妈平常哄她入睡的手段都给使将出来,直到都睡着。这本书妙在让孩子体会大人的“辛苦”,同时更是一个有趣的故事,缓缓道来,慢慢孩子就睡着了。
孩子不肯睡觉的原因很多,其中缺乏安全感便是原因之一,比如孩子怕黑,一定要开着灯才可以。看看幾米的《吃掉黑暗的怪兽》吧,黑可以被小怪兽给吃掉,世界一片光明,再也不用怕黑了,可是还能睡着吗?在黑夜怪兽的怀抱里,小男孩才能安心睡着。这样一个故事读来,估计孩子也会接受在黑暗中睡觉了吧。
最近一本新书《你好夜精灵》从另外一个角度引领孩子探究黑暗,在与黑暗的相处中,更加渴望和喜爱光明。也就知道了影子到底是哪里来的,又去了哪里。
第一个是反复几次找好朋友一起睡觉而不成,折腾了一圈还是自己的床最舒服;第二个故事就来安抚孩子害怕的心理——家里居然有100只可怕的大灰狼,幸好有妈妈在;第三个故事告诉我们,自己的孩子有着和妈妈爸爸相匹配的睡前仪式,习惯了就安全了,就香香甜甜地睡着了。
本文中提到的图画书,基本上都是蓝色调的。为什么呢?因为蓝色具有催眠的作用。蓝色可以消除紧张感,起到镇定安眠的作用。蓝色为主,搭配白色和灰色,甚至可以是紫色,这样的色彩搭配可以自然而然地消除身体的紧张感,促使人入睡。书中的暗绿色也有催眠的作用,蓝色可以使人的身体得到放松,而绿色则使人从心理上得到放松,从而达到催眠的效果。
睡前的亲子共读最容易成为一个可靠的规则,成为一个熟悉的程序,孩子会在我们的全身心的陪伴下,进入安心的、无忧无虑的睡眠之中。
精品育儿类文章,尽在微信公众号“当爹妈”微信:dangdiema(长按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