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互联网金融等于四个字,叫打乱重排,金融互联网也等于四个字,叫自我革命。
(解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正在经历一个从野蛮成长到规范运营的过程,在群雄逐鹿的竞争迷局中,诸多有创新意识的传统银行也正在加速布局数字化业务平台。本期《BOSS说》我们专访了包商银行行长助理刘鑫,作为一家在中国一直深耕小微贷的商业银行,缘何进军互联网金融?传统商业银行做互联网金融优劣势又会是什么?
我们大概也做了一年多,两年的研究,从去年开始布局,研究完了以后,我感觉互联网金融等于四个字,叫打乱重排,金融互联网也等于四个字,叫自我革命。这是我们当时的研究结论,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叫打乱重排呢,我记不太清了,有一位专家曾经说过,我个人比较欣赏这个观点的,他说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其实就是市场的力量,或者民间的力量,借助互联网这种形式在快速的改变原来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条,我觉得这个说得非常准确。按照现在理解我认为是新金融的概念,银行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在传统的工业体系下建造起来的架构,这种战略,这种运营,是不是适合这种新经济的环境,因为整体来看,金融是第二性的,有的时候说起来,悲观的说法也是靠天吃饭,经济好大家都赚钱,经济不好就得把以前的利润补回来,大概就是这样的逻辑。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金融是第二性的,金融肯定要服务实体经济嘛,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共享经济的发展,包括现在电商经济的发展,金融只能跟上,对我们来说我觉得顺势而为是最简单的,也是最省劲的,而且现在能看得出来,现在新经济的发展确实非常迅速,所以这是我们大的战略布局,一个还是要服务好传统的经济,另外一个是要全力推进服务新金融的建设。
我觉得这个事相对来说,你说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觉得没有什么优势,第一是小银行,第二是传统银行,第三是其实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所谓的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人才,其实我们是没有的,但是我觉得我们的优势也在这,就是啥也没有,所以我们的优势就是啥也可以想。这是上升到战略层面讨论问题的时候,我觉得有两种思路,做战略,就像我刚才说的,包商银行这么多年是战略拉动型的企业,就是一个高远的目标和理想是对企业有拉动作用的,做战略基本来说,因为我做了很多年战略,我觉得是有两个基本的方法论的。第一是基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来做战略,我有什么资源,我有什么能力,然后我跳起来能够着,大概三年以后,五年以后我能做到什么样,这是一种玩法。另外一种玩法是先定目标,再配资源,再做计划,再做规划,然后等完成目标。
对,我觉得是两种战略思路,一个简单的说也是两句话,一个是从现在往未来想,一个是从未来往现在想,第一种,从现在往未来想,更多做的是计划,从未来往现在想,更多做的是规划,我觉得是这样,你说我们最大的劣势是啥也没有,最大优势也是啥也没有。
(解说)事实上,此前众多银行曾尝试过互联网金融业务,但成绩普遍不佳,也曾有分析人士表示,银行虽然背景强大,但决策机制、对人才的保留和吸引还保留了从前传统垄断机构的风格,而且部分产品业务的客户群有重合,容易导致内耗,较为独立的事业部模式或许有机会获得发展。作为一个在包商银行呆了十年的老人,刘鑫说他们最大的优势和劣势都是什么都没有。也就是这样他们才能更放开手脚去做独立运营性质的事业部。
我们现在新成立的数字银行事业部37人,从行里现有的包商银行员工过来的也就是四五个人,基本上都是从外面新招过来的,互联网企业来的人比较多,尤其是关键岗位,我们还是比较看重互联网这个行业的经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验。
也是有考核指标,只是没有像传统的存款多少,贷款多少,客户多少,算银行内部的指标,EVA,风险调整后收益了,大家算这些数,不会这样算。但是大的方向是有的,第一我是要做一个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是做了一个叫为互联网服务的金融,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我们在外面是不是有参照系,现在看参照系不多,可参照的企业,或者是互联网意义上的银行,同业是比较少的。
我感觉近一到两年之内,还是摸索模式,当然我们前面是请了大的咨询公司做了规划,里面有是架构的,这个架构在运行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调整和变化的,我们会基于我们对这个事情的判断,慢慢的,我想我们这一到两年,最重要的任务是摸索出一个适应互联网经济的新的零售银行的架构,一个运营机制,包括后面的IT,我想是没有问题的。
我感觉是连滚带爬。因为做这个事,第一有规划,第二是咱们说的叫Timing,时机非常重要,我个人判断窗口期就是两到三年,我们还是比较紧张的做系统的建设,运营的建设,包括商业模式的建设,这几个月相对来说比较顺,基本达到了想象的目标,这个过程中随着跟市场的接入,跟合作伙伴的接入,跟客户的接触,其实还是大的思路和方向上有一些调整,但是基本上算调到位了。前两天账户体系,还有远程借贷的,国家对互联网金融,我感觉监管的措施意见越来越清晰,包括10月份调整利息,利率,存款利率放开了,对我们来说对银行来说,按我的理解叫重大约束条件的变化,我们都赶上了。说我们准备好了没有,原来是隐隐约约有一些感觉的,但是真正的是不是准备好了,这也不好说,只能是政策条件的变化,我们第一时间赶上,只能是这样做。
我觉得人民币账户体系分成一类二类三类,对银行来说,尤其是对传统银行来说,应该是非常大的利好,起码规定了视频开户是一种,远程开户是有所松动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明确规定了二类的电子账户是可以做支付的,原来我们的重大约束条件就是虽然可以开电子账户,但只能卖东西,不能做支付,不能做支付就不是一个结算账户体系,很多场景就用不上的,但是如果这一条打开的话,绝大部分的市场对我们是开放的,因为真正的在互联网上的这种深度场景化的金融服务都是小额支付,不会有大额支付的,真正的大额支付谁会在网上做呢,肯定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