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揭开银发族的网络生活面纱

2019-04-01 13:2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中)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童根兴、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助理总经理岳淼(右)一同为《生活在此处——中国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新书发布揭幕。

  今天,围绕着年轻人的兴趣,每天都有科技新资讯和社交新打法,或者是刷屏级的游戏和疯狂传播的视频。然而我们很少能看到针对老年人的科技产品或者互联网内容。

  但是毋容置疑,老年人已经和我们一起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他们的互联网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3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与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

  发布会现场,还举行了《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网络社会》倡议发布暨青年研究平台启动仪式。

  《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与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

  报告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对浏览器和互联网音频用户的大数据分析、对八城市微信用户的问卷调查和对四地中老年人的焦点组访谈,从行动愿景角度,对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互联网生活进行多方面的解读。

  中老年人的互联网应用集中于沟通交流和信息获取方面。调查的微信中老年用户中,75.8%会上网看新闻资讯,超半数(56.6%)可以自己搜索想要获取的资讯,

  超八成都会在微信中发表情包、在朋友圈点赞、接收或分发红包,近七成会拍摄和转发小视频,25%的中老年人会制作手机相册,20%的人会制作微信表情包。

  数据也揭示,一些在人们印象中年轻人热衷的便捷功能渐渐融入到中老年人生活当中,使用手机支付(51.5%)、手机导航(33.1%)和打车服务(25.8%)的中老年人也开始占有一定比例。

  中老年人浏览网络内容排名最靠前的是与慰藉心灵、调节情绪有关的心灵鸡汤和幽默段子,分别有76.5%和72%的中老年用户浏览了这些主题。最为关心的资讯以国内时事和军情以及养生保健为主要内容。

  中老年人不仅将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工具,还将其视作表达情感和维系社交的互动平台,如在微信里发表情、图片(81.8%)或小视频(68.9%),在朋友圈与他人互动(81.6%),接收或发微信红包(83.0%)。

  在中老年人最常参与的旅游、运动健身和广场舞活动中,微信超过了电话和面对面沟通,成为最常用的联络方式。

  ▲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讲师何祎金介绍研究成果,他表示老年人不仅是连接者,更是参与者。

  中老年人互联网受骗的信息类型最常见的是免费领红包(60.3%)、赠送手机流量(52.3%)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48.6%)。

  在有被骗经历的老年人中,中等收入和高收入老年人居多,分别占67.1%和24.3%;从经济自主性来看,有受骗经历的老年人中有41.1%表示家里的重大支出由自己决定,37.5%的老年人表示是共同协商决定,仅有16%和5.4%的老年人表示是由配偶和子女决定。

  本报告从信息获得能力、信息甄别能力、网络安全意识和个人信息保护能力四个维度考察网络安全素养。

  中老年人与人交流的信息通讯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但信息交易能力和信息创造能力偏低,信息甄别能力也较弱。中老年人的网络安全素养与其社会经济地位显著相关,收入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中老年人的网络安全素养水平也较强。

  ▲上海市民田阿姨与大家分享老年人上网的现状 、他们的遇到的趣事和问题 ,表达了对子女应该对父母更有耐心以及科技互联网公司应该提供更多适合老年人的产品的期待。

  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征、生命周期特征以及社会变迁的因素,老年人的互联网生活表征和机制更为复杂,不仅与老年人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关系,也与老年人对待互联网这个新生事物的态度、认知和理解有关系。

  调查中,34.9%的中老年人持有封闭的互联网行动愿景,54.4%的中老年人持有开放性的互联网行动愿景,还有10.8%的中老年人持中立的愿景。部分中老年人觉得“互联网是年轻人的事、中老年人肯定玩不好”和“必须高学历才能玩得好智能手机”,显示出了对智能手机的“科技恐惧症”。

  相反,对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越认同、对自己能力越自信的中老年人,掌握的手机功能也越多、行动能力也越强,从而受骗的可能性越低、网络安全素养会更高。

  中老年人对生活世界的愿景表现为:中老年人非常重视人际关系,以家庭为重,社会普遍信任感较高。与此同时,传统的养老观念有所转变,在描绘理想晚年生活时,子女陪伴仍是多数人心中所愿,但自我和自主意识开始占有一定比重。

  71.9%的调查对象认为天伦之乐极为重要,但大多都能理解子女工作压力大、无法伴其左右。40.1%的调查对象很看重老有所为,26.1%的调查对象非常重视跟上网络时代。

  本报告倡议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的网络社会。一个老年人友好型的互联网生态,既包括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终端等硬件,也包括软件产品设计与功能以及网络安全环境,既需要来自互联网企业的努力,也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理解、激励与行动。

  在“生活在此处2018”年度发布现场,还举行了《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网络社会》的倡议发布。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田丰的主持下,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助理总经理岳淼(右四)、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赵克斌(右五)、腾讯浏览指数产品总监成媛、《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副主任王斯敏、腾讯公司产业政策部主任陈圆圆、腾讯智能创新业务部总监龙梅、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助理院长黄线 青年文化学者营发起人张晓明、北京服装学院新媒体系教授丁肇辰,一起参与发布。

  展望未来二十年,中国社会有两个持续发展的趋势:人口老龄化和生活网络化。前者催生了数以亿计的老年人,后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让老年人在新时代分享互联网红利、实现智慧老龄化是我们关注的议题。

  我们希望通过每个个体、每个家庭和每个企业的共同努力,激发老年人参与网络生活的行动愿景,推动生成更多适用于老年人的高效、优质、安全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的互联网生态。

  一个老年人友好型的互联网生态,既包括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终端等硬件,也包括软件产品设计与功能以及网络安全环境,还包括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理解、激励与行动。

  它需要在互联网平台的设计中创造“容错型”互联网交互机制,采取积极的保护老年人权益的策略,并融入方便操作、容易识别、允许犯错、有效撤回的设计理念。

  网络有助于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突破物理空间局限,拓展社交网络,克服社会交往障碍,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但大多数老年人对融入互联网生活缺乏信心,因为怯弱失去参与互联网生活的行动愿景。

  在此,我们倡议互联网企业行动起来,提供更好的产品设计,关爱“银发用户体验”,解决互联网服务的“三不困扰”,即“不安”、“不满”、“不便”,使老年人更能轻松愉快地使用网络。开发方便老年人学习和使用的手机APP,帮助他们更便捷地获取外界信息,增加老年人通过网络与他人联系、交往的机会,提升老年人融入网络化生活的信心,进而提升他们的行动愿景。

  当下信息技术与养老结合的产品不尽如人意,网络产品和服务过于同质化、简单化,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的养老需求。

  为此,我们也呼吁互联网企业利用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针对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开发老年人生活所需要的个性化、精细化、便利化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支持线下老年人服务机构向规模化、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互联网养老需求。

  我们倡导互联网企业与政府、家庭构建支撑体系,帮助老年人提升信息素养,为老年人掌握数字工具提供学习和使用的机会,包括提供针对老年人的线上培训,增强老年人的互联网能力,形成防止上当受骗的有效机制。要实现老年人的互联网赋能,首先需要实现老年人的信息和心理赋能。

  提倡家庭和子女鼓励父母拥抱新鲜事物,创造条件为父母接入互联网。子女在心态上要树立“容错”的支持体制,允许父母在学习互联网的过程中犯错,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老年人加强网络安全素养,比如保护个人信息、不乱点网络链接等。

  提倡在社区层面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可借助社会工作者的力量,鼓励老年人多参与、学习和使用互联网的各种应用与服务,克服对互联网的消极想象,以及对科技设备的恐惧心理,培养老年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技能。

  互联网企业应该创造条件,允许子女和父母绑定家庭账号,确保安全前提下,积极引导老年人提升自身网络素养。

  我们倡议互联网企业和平台以保护老年人客户的个人信息为己任,坚决杜绝个人信息泄露,不以出卖老年人消费、生活、健康等相关信息牟利、不伪造虚假信息,确保老年人信息安全。

  加强互联网企业、平台的行业自律、自查和自管,消除网络中不利于老年人安全上网的种种陷阱和不健康信息。

  最后,我们对全社会呼吁,为了塑造积极的、主动的互联网行动愿景,网络时代,让我们与老人携手前行,帮助老人从你我做起!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