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热钱退散为何裁员会成为解决办法?

2019-04-01 17:10

  就在前几年,互联网企业成为了各行各业眼中的香饽饽,对于很多人来说互联网行业的崛起改变了我国传统经济模式,但经过几年下来的迅速扩张,人们对于互联网行业的第一印象就是烧钱,在大量资本的堆积下互联网行业也开始逐渐颓靡,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潮水退去了,才知道是谁在裸泳”。2018年年末的互联网寒冬让不少人都以为互联网企业靠烧钱堆资本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只能靠技术以及内容来获得资本青睐。而事实上也似乎如此,因此18年年末至19年年初的互联网裁员大潮里面被削掉的几乎都是管理层,部分“高龄”的技术人员也遭到了裁员。

  而在诸多关于裁员的消息里面,基本上所有上市互联网企业都加入了裁员大军,而裁员范围也涵盖了从高管到职员的所有范围,京东、美团、滴滴、知乎等知名上市公司都受到了波及,根据前两天的消息,连腾讯都加入了裁员大军。大公司尚且如此,那些遍布全国各地的中小型企业便更是难易度日。一些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更是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人员调整以及人员优化,这一趋势从18年年末便开始出现端倪,到了2019年,有关互联网行业的招聘岗位数量跟上一年比起来减少了将近50%,此起彼伏的裁员消息更是让从业者们人人自危。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不少互联网大企在进行人员内部调整的时候都先从高层管理入手,京东更是直接对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采用末位淘汰制,大量互联网企业都纷纷开始对内部人员组织架构进行优化。这一举动主要是针对“办公室政治”这一状况,某种程度上来说“办公室政治”这种情况会拖累企业整体的业务水平。曾今何时,企业内常见的“兔子文化”让人们意识到了中层以及高层管理不作为所带来的影响。一些商业大咖曾经在公开场合讨论过“兔子文化”,笔者在这里简单跟大家聊一下什么是“兔子文化”。众所周知兔子是一种喜欢繁殖、寻找同类的物种,如果一个公司的管理层里面出现一两只兔子,那对企业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如果管理层里面全是兔子,那企业在业务上就很难取得突破,试想一下一家互联网公司里面的核心员工,处理团队的时候能够将属下安排的井井有条,而且还具备强烈的团队意识,但是在处理公司业务要求的时候难以给出一张完美的答卷,这将会严重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除了将原因归咎在“兔子文化”上,互联网热钱退散也让互联网行业整体情况出现下滑的原因之一,尽管各个企业辞职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量资本开始将重心放在了其他行业上。曾经互联网行业崛起,那真的是靠各种补贴以及优惠堆积起来,滴滴司机月入过万、外卖送餐员月入过万等消息不绝于耳,但这一切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散,在投资人的敦促下各个互联网企业纷纷裹紧大衣,曾经你死我活的烧钱大战纷纷鸣金收兵。

  在互联网企业刚兴起的时候,资本市场对于互联网的表现异常踊跃,只要想投资人们说清楚商业模式就能够轻易地拿到投资,单靠一个PPT就能在一天时间内完成融资的情况更是数不胜数,甚至出现了“未成年创业者”获得千万融资的荒唐故事。从15年开始,各种各样的风口开始出现,新零售、小程序、共享经济、社交拼团以及智能软/硬件等,这些都曾经是资本的宠儿。如今风口依旧矗立在市场上,但资本对待风口的态度却理性了许多,曾经无需考虑商业化,宛如乌托邦一样的网络市场也开始随之分崩离析,互联网企业的下一轮融资将会遇到不少困难,这导致了大量互联网企业不得不调整人事结构。互联网寒冬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噩梦,但对于一些企业以及聪明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寒冬下的互联网市场不仅是对互联网企业的一次考验,也是对从业者跟企业关系以及个人能力的一次综合评估。由于企业本身创业规模较小,因此创业初期对于组织架构并没有太大要求,而且团队还充满着激情以及凝聚力,在一轮又一轮的融资下焕发出崭新且强大的生命力。但如果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是之后还不重视组织的话,那终究还是会从内部崩溃,自取灭亡。互联网寒冬的出现让不少人都意识到当下的商业环境异常复杂,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人们开始逐渐理性的看待“创业”这一行为,企业重视年终报表固然以及回报承诺是好事,但员工能否在关键时期与企业一起共同进退对于企业本身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在面临互联网寒冬的时候企业都已经做好了过苦日子的准备,员工更是要具有与企业“共渡难关”的思想准备。不管是从业者还是企业在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时,都应该做好最坏打算。聪明的企业以及从业者甚至会做好“积谷防饥”的准备,在遇到互联网寒冬的时候静静的等待商机出现,而不是拿着PPT四处寻找融资。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