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消费新闻Vol8雀巢中国一年推60多款新品;联合利华做微商;微信朋友圈广告开放@好友功能

2019-04-02 08:33

  《史上最快上新速度!雀巢中国今年一口气推出了60多款新品,CMO:还会提速》

  10月26日,“雀巢中国创新日”在北京举办。雀巢今年上新了60余款新品,较去年翻了一番。新品中有八成是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例如在会上发布的“幸善”、“MuscleHunt肌猎”与“自然食客”。

  中国是继美国之后,雀巢第二个特设孵化器加速创新的市场。以往雀巢推出一款新品大约需要2-3年,而现在通过孵化器只需6-8个月。

  雀巢中国的“创新策略”可以归纳为三个维度:1)设立雀巢孵化器,寻求新的业务空白领域;2)加速公司核心基础业务的创新和改良;3)增加消费者体验式创新,包括消费方式和消费场所。(小食代)

  孵化器是目前大企业与初创企业合作时,较为成熟的一种方式。比起自主研发,孵化器可帮助大企业从外源挑选好的技术与项目,从而以较快的速度丰富品牌内涵、推动创新发展。设立孵化器后,如何确立研究方向将直接影响孵化器的效果与产出。看到了中国市场潜力的雀巢,突出了对中国特色与健康潮流的关注。

  联合利华的首个微商新零售项目——夏士莲雪花系列,将于今年10月底上市,目前正在招募100位微商代理。

  系列首款将推出售价298元的“冻干粉+精华液”组合套装,此后,还将陆续推出雪花精华水、泡泡清洁面膜、冰淇淋雪花膏等产品。该项目在联合利华内部有较高的自由度,以便应对快速的市场变化。联合利华希望借助这一项目,打造品牌、经营双标杆,实现2.5亿元的年零售额。(好奇心日报)

  与一二线城市不同,低线城市的美妆市场更依赖卖方与消费者之间的社交关系。以熟客群体为核心的微商,早已凭借过硬的执行力与裂变力,成长为这片土地上不可小视的营销力量。联合利华与微商合作,不仅有助于品牌渠道下沉,而且可以更精准地触及低线城市的消费者。下一步,如何将微商营销规范化,防止立白“微商假货门”的重演,是联合利华需要考虑的。

  目前,强生旗下已有大宝、露得清等护肤品品牌,这些均属于强生旗下的消费品业务部门。但今年三季度中,强生的消费品业务仅增长1.8%,呈现疲软态势。强生相关负责人表示,强生对Ci:z Holdings的收购旨在加强集团的护肤品业务。目前,Ci:z Holdings公司的海外业务已交给强生管理。(零售老板内参)

  对大公司而言,收购可使公司以较高效率完善产品线、深入新市场。Ci:z Holdings的市占率长期居于日本医美护肤品牌第一,其旗下的城野医生自2017年进驻天猫国际后,更是打下了6个月跻身天猫美妆品类TOP20的佳绩。通过此次收购,强生收获了品牌整体结构的优化、市场影响力的扩大,以及未来可期的营收增长。强生能否做好收购后运营,使这三个品牌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期待。

  10月25日,微信上线朋友圈广告@好友功能。用户今后可以在广告下方的评论区直接@通讯录中好友,被@的好友可以从消息列表点击进入广告详情页,体验广告参与互动。

  据微信广告团队称,法拉利在试用了朋友圈广告@评论功能后,整体点击互动率超行业均值近4倍,点赞率远超行业均值12.5倍,而近50%的广告曝光量来自于用户自发的社交分享。

  新功能的开发基于以下场景:收到偶像代言的朋友圈广告,想呼唤追星小姐妹一起来点赞;看到心仪的生日礼物广告,但又不想直接转发给老公那么明显等。(36氪)

  评论@好友的做法早已在微博运作多年,腾讯通过此举进行变现的意图十分明显。然而,广告主仍应对此予以关注,毕竟熟人推荐已融入当代人的购物习惯。微信目前仍是沉淀了最多社交关系的社交平台,自发分享可为广告主提供更高的曝光率、触达率与互动量。如何利用好这个渠道,提供更有创意、更高质量的广告,是广告主需要思考的。

  在网易严选、小米有品、网易考拉全球工厂店乃至拼多多等不计成本的市场教育下,工厂电商业已成为被普遍看好的电商模式。不管是将低价进行到极致,还是营造品质的区隔,这些电商平台都成了工厂青睐的流量洼地。在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态势下,电商平台掌握了更大的话语权,在工厂眼中不失为品牌化的捷径。同时,电商平台也有着自己的考量,既然年轻用户青睐品质和高性价比,去除所有中间环节的工厂直达,无疑最有故事可讲。只是不同的电商平台,有着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法论,抛出的橄榄枝也有所不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中国传统工厂已经渐渐失去原有大笔订单的优势,越来越多大品牌选择将生产代工转移到东南亚。在这样的前提下,与电商结合实现品牌化所带来的优势,对于传统代工厂而言无疑是利润率空间的上看,同时将通过互联网的环境以及电商的流量优势打造爆款。但本质上,这一现象的奏效背后,是中国消费者的购物偏好目前更倾向高性价比的产品。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微信搜索“36氪创新咨询”(ID: Kr8-36Kr-Innovation),创新不落人后。

  在大投资失败案例增多、投资大片渐渐不保险的情况下,曾经被视作在大制作面前“毫无还手之力”的中小成本电影开始异军突起。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