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谈2019年产业互联网的趋势

2019-04-06 04:22

  近期“两会”成为大家的关注焦点。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先生带来七份书面建议,涉及产业互联网、基础科学研究、科技伦理、粤港澳大湾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就业、生态环保等热点问题。

  其中产业互联网引起B2B业内的讨论。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诞生,2019年“产业互联网”已成为传统行业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2019年产业互联网的趋势都有哪些?

  2018年下半年互联网圈最大的动作无非是腾讯调整组织架构,成立“云与智慧事业产业群”(CSIG),至此腾讯云正式被上升到战略层面。

  这并不是偶然,除腾讯外,在过去的一年里,场上硝烟已起,各个云计算玩家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已经占据优势的不断深挖护城河,高筑墙,广积粮,不断加大投入;优势较弱的备足粮草,伺机而动,时刻准备着虎口夺食。

  云计算在产业互联网中扮演重要角色。产业互联网的大趋势下,云计算显然已经成为最先被引爆的一个行业。

  作为B端市场的核心,云平台可以佐助企业完成升级改造,竞争属必然。相信在接下来的3年至5年内,“云”竞争都将成为主旋律。

  随着AI技术的逐渐落地,一大批以原创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竞争力、聚焦不同方向的中小公司迅速崛起,成为巨头和资本市场的座上宾。

  尽管经过了几年的“泡沫期”,但被外界传的神乎其神的人工智能技术终于开始步入正轨。AI视觉、AI听觉、AI大数据从生产线优化到深度算法学习,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到推动企业变革,在即将结束的2018一整年里,人工智能屡屡被推上产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的风口浪尖。

  尽管经济下行压力还将持续,但对于小企业来说,在新的一年精准定位,脚踏实地做出成绩,给投资人、给团队一个交代将比什么都重要。

  数据显示,三线城市及以下的城市消费者占据全国人口的70%,这些消费者为中国贡献了59%的GDP,而这之中,消费主力便是23—35的年轻主力。

  这些小镇青年具有超前的品质与服务意识,C端自发的消费行为促使B端市场进行变革,从漫而散的模式到个性化推荐、定制,低线城市的B端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数据驱动企业,这些企业主动完成自我革命,以适应新的消费群体。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一二线企业将低线市场作为下一个发展的重要方向,采用从低纬到高纬,农村包围城市的模式,利用三四五线城市率先完成自己的产业下半场布局,从外部对市场进行重塑和改革。

  一个是由内而外,一个是从外向内,两者今年的博弈结果将会决定三四五线城市的B端市场格局。

  市场终于进入存量的竞争。经过互联网上半场的用户教育,粗放类的经济模式逐渐消失。

  最早期出现的一批企业利用从高纬到低纬的惯用模式,分批教育用户,凭借着用户从0到1的认知发家壮大,现在我们看到的老牌企业都是如此。

  后来出现了以拼多多为首的专注下沉市场、赚取下沉市场人口红利的部分明星企业,但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类似拼多多这样的企业将越来越难出现。

  C端市场的存量竞争进入白热化。当人口红利被磨平,C端市场的竞争之能是存量的竞争,不论是社交、娱乐还是资讯,各家都不会放手到嘴边的肥肉,C端市场的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程度。

  以往的粗放模式被画上句号,真正检验企业硬核的时代来了。用一句总结: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

  智慧政务、智慧城市,在产业化的互联网下半场,政务和城市率先完成了对传统模式的颠覆与改变。

  智慧城市成为产业互联网落地先驱。截至2017年底,我国超过500个城市已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预计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7万亿元。

  一个是群众最大的硬需求,一个是居住的环境,这两个不属于具体行业的特定方向率先利用各种前沿技术完成变革,成为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的新标志。

  纵观18年的整个投资布局,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投资数量大幅减少,另一个则是投资方向逐步聚焦。

  之前的电商、娱乐方向的投资除了原有的股东跟投外,并无过多的新资本方进入。

  企业级服务以及大数据、AI、云计算等具备技术优势的公司正在逐步走进深水区,落地场景越来越多,与之对应的则是频频利好,投资事件频发。

  互联网“上半场”接近尾声,“下半场”序幕被拉开,对传统企业来说,拥抱产业互联网,是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企业转型,重回市场高地的最佳契机。

  其中尤以巨头们的动作最为明显,以科技赋能的名义,助力企业进行业务模式、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

  腾讯强调“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利用云、支付、AI、安全、LBS等基础设施赋能产业合作伙伴,搭建新一代的智能产业生态。其余几家也纷纷提出口号,打造2B新模式,全面拥抱互联网下半场。

  大象转身虽不易,但在时代和趋势面前,终究还是敏锐度要高很多,这其中甚至大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既视感。

  不过说到底,主动求变与被动革新,终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有些事,不仅仅是说说那么简单。

  2018年是中国创投史上独角兽上市最多的一年,也是独角兽格局变化最大的一年。

  从独领风骚,到合并成为“巨兽”,再到集体“逃亡港股”,独角兽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独角兽背后都隐藏着巨头们的身影。在互联网下半场,专注于特定行业的极致服务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和欢迎,人们越来越能意识到“术业有专攻”的重要性,但这其中不能说没有vc和巨头们的功劳。

  从2018年的巨头布局来看,其生态闭环已经由原来的单纯专注C端市场,开始转向B端市场为导向的市场闭环布局。在之前的投资与布局逻辑中,用户需求是最强的闭环依据。而在过去的一年里巨头更专注赛道的布局,通过重点扶持或者投资重点赛道的几家企业,尤其是行业头部企业,进而辐射整个行业,完成对整个行业的布局。

  物联网技术重新成为新热点,传统loT厂商2018年的销售额再次回春,而这也是产业互联网,即B端的最大抓手。产业互联网下物联网技术再次成为热点。LOT既是技术的载体,也是企业服务中不可或缺的必要要素,而这些技术同样将助力企业完成更大程度的升级迭代。

  在接下来的2019年,随着5G、云计算、AI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任何抽象的事物,终究还是要建立在具象事物之上,lOT或许将成为产业化最大的抓手也未可知。未来永无人知晓,但一定可以想象。

  从用户到市场,从技术到场景,从小B企业到独角兽,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向我们显示着,一张产业互联网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