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互联网行业最值钱的工作你知道是什么吗?

2019-04-06 08:16

  《5年前最值钱的工作当下薪资堪忧,现在互联网行业最值钱的工作你知道是什么吗?》

  前不久公司招聘,我写了几个岗位,第一个是校园渠道拓展经理,第二个是企业渠道拓展经理,第三个是新媒体商务经理。

  首先,这些人的简历里大部分是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社会工作里大多岗位必须要求你有非常充足的资源和经验才能胜任。因为雇用你来是解决问题的,不是雇你来学习的。

  比如有一位面试者虽然本职工作是客服的岗位,但是从事多年语言类的教育工作,有非常充足的校园渠道资源。这点至少是可以体现出自己有资格完成这份工作。

  这是淘汰的一大原因,很多人都在为“自己没有工作经验”而责怪企业和社会,却不想着自己如何先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资源积累,能够在简历里展示自己可以胜任这样的岗位。

  这就很尴尬了,分明有很多学历好,经验优质,资源渠道广泛的人,最后因为读不懂岗位要求惨遭淘汰。

  一位应聘者在电话里说:我以为的新媒体商务是开白文章,做做运营公众号这类,我爱好这个。

  我当时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赶紧看了看自己的岗位任职要求,没有一个字有开白文章,没有一个字写着运营公众号,是什么造成了她的错误理解呢?

  后来我仔细反思了一下,为什么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很多人惨遭淘汰,因为他们在细节之处一点也不用心,简历完全不能体现自己有能力胜任这样的工作。而这一点来源于,他们根本就读不懂招聘需知,根本不知道什么岗位究竟是做什么的。

  于是我想写这样一篇文章,帮助那些想进入到互联网行业的人,尤其是想进入到互联网文化传媒,互动娱乐这个领域的人去了解那些高薪的岗位究竟是做什么。

  运营岗位可以说是互联网公司里非常重要的岗位了,运营体系庞大,涉及的知识面和资源非常优质,技术含量高,非常容易实现向其他岗位的转型。

  我最初毕业在微博做的就是运营类的岗位,但因为分工不是很细致所以负责了很多内容,比如微博读书频道账号运营,KOL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因为有了这段经历,我较为全面地掌控了项目的统筹工作,为我后来转型做品牌公关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资源。

  要明确一点,越大的公司分工越细致,不同行业的公司,运营这个岗位做的事情也完全不同。

  运营这个岗位本身就有很多种裂变,比如说:用户运营 ,产品运营 ,数据运营 ,内容运营 ,活动运营 ,商家运营, 品类运营,游戏运营, 网店运营, 新媒体运营等等 。

  随着社群经济的发展,用户运营这个岗位工资越来越高,翻一翻拉勾网,月薪资区间基本上在12k-25k之间。

  用户运营:基本工作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吸引用户,管理用户,实现用户流量的增长,达到持续运营的效果。

  就读书这种产品而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的用户的运营:第一类是KOL的运营,第二类是普通产品用户运营。

  因为微博当时体量已经很大了,所以这部分内容做的还是比较少的,基本上根据后台的活跃用户表格去找相应的KOL进行直接的联络。

  1 如果你是小平台的用户运营人员,你可以向大平台的工作人员请求或者百度这类的数据报表,得到用户信息,方便你们精准目标进行联络。

  2 如果你想成为KOL,你就必须长久稳定地在一个平台上有所输出,只有这样,工作人员后台数据才能看到你。

  把KOL按照不同级别组成社群,在社群中分发我们的奖励规则(诸如流量配置等),定期活动信息,定期的奖品分发,提高社群用户的活跃度。

  拉社群有利于KOL建立联系,所以将KOL进行社群的分类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往往可以达到一拉多的形式,KOL会介绍其他的KOL加入,无形中增加了用户活跃。

  比如说领英网站的平台流量不是很高,但是他们如果经常推送你的文章,那么你会愿意在其中多发文章,如果像我在简书上发了几十篇文章也得不到推送,那么自然而然就会丧失激情,与平台脱离联系。

  所以,如果想要维护住好的内容,必须花精力在这部分用户身上,了解他们对于流量的需求,了解他们所在的领域,进行一定的社群维护。

  为KOL打造品牌活动(比如当年的微博写书,亚洲好书榜),KOL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荣誉角色,获得荣誉或者广告流量曝光,实现,增加KOL的粘性和忠诚度。

  一定要有规模有组织定期策划线上线下活动。小活动主要以提升曝光,促进转化为目的。大活动主要以造势,提供荣誉为目的。让KOL实现品牌效应,产品效应的自传播。

  平台自己会产出一定的数据报告,如果你是小公司可以看看同类型大公司产出的数据报告,针对文化娱乐产业,比较好的数据报告公司,我比较喜欢的有骨朵,艾瑞,传媒内参等等。

  组建普通用户社群一定要建立在一定功能性基础上,比如组建书评社群,组建书友会社群,组建读书产品内测社群,这部分的工作非常的繁杂,需要一定的规则制定。

  先找准同类型的渠道哪里可以获得这部分用户。用户主要集中在大平台,目标功能性极强的平台,先确定渠道,在渠道上发布广告吸引用户。

  把用户按照不同功能进行社群组建,在社群内部定期抛出一定的活动信息,或者压根就为了某一件事组成社群,比如书评群,比如产品内测群等等。

  在这个社群里构建一定的目的性和组织规则。比如现在很流行的打卡社群,很流行的学习社群,都是因为极强的目的性和组织规则得以用户的活跃。

  我们当时主要组建的就是书评社群和产品内测社群。在自身产品开发的过程中,预留意见反馈的入口,在运营过程中增加和用户互动的信息,了解用户的需求反馈。增强对自身产品数据的敏感度。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同类产品的反馈信息,调整优化的手段,使得用户能够在产品上获得更加优质的体验。

  1 数据分析。跑出单位时间内(如近7天30天),按照贡献内容的用户数分布、活跃度分布、消费行为分布,找出其中的规律。

  2 用户分层。依据上面的数据分析结论,再结合运营对用户需求的非常深入的了解,对用户进行分层。

  3 针对性措施。由于每层用户的特征和需求不同,所以针对性的运营措施也不同。

  流量最值钱的时代,用户运营可以掌握大量的优质资源,同时可以了解行业的数据报告,针对前端用户进行准确把握,不得不说实在是个优质的,前景无限的岗位。

  作者简介:七芊,职场作家,前爱奇艺市场公关经理,新书《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上市,得到古典,祝小兔,师北宸等知名作家一致推荐。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