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11月8日电(吴晓)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然而因基层财务力量薄弱,扶贫资金管理不规范导致的“跑冒滴漏”问题,却逐渐成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道路上的绊脚石。四川省财政厅在乡镇村推行“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试点工作,为基层财务厘清一本“明白账”。
近日,甘孜州理塘县举行了“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工作推进现场会。会议通过典型案例和经验分析,总结了甘孜州推广“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工作以来在乡镇村财政所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后两个月的财政工作。
据了解,“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管理模式将扶贫资金纳入云平台监管,资金账目交由平台统一代理记账,使用结果向村民公开,以解决资金管理薄弱问题,有力破解人员不专业、账务不规范、核算不及时、审核不到位、款项不透明等问题。2017年7月,甘孜州道孚县在全省首批试点村级“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甘孜州率先在所有行政村全面实施代理记账。
账从哪里来?为了摸清村级资产“家底”,给推行“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提供数据基础,甘孜州从今年初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聘请第三方机构把村级“三资”(资金、资源和资产)摸了个底。
“这是甘孜建州以来首次对村级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甘孜州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文建国表示,本次清查行动彻底解决了村级资产家底不清、底数不明的问题,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适时建立村级动态监控长效机制。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甘孜全州已经完成所有行政村村级资产的全面清查,扣除主管部门尚未移交的资产外,初步统计全州村级实有资产总额92.49亿元。清查结果已向当地村民进行了公开公示,预计11月底前,将清查结果录入“甘孜州村级资产清查系统”统一管理。
“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的推行带来了哪些变化?农村基层财务工作者最有发言权。“高效”“省时”是理塘县村戈乡查卡村会计红霞最直观的感受。她介绍称,“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推行后,资金的拨付统一使用网银支付制度,报一笔账一分钟就搞定了,“在以前,需要先开转账支票,然后再去银行排队,通常需要花费一两天时间。”
“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带来的改变不仅体现在速度,还有专业性和透明度。谈起曾经的基层财务管理情况,理塘县财政局党支部书记、局长铁民用了“乱象丛生”四个字来形容。他表示,理塘县基层财务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的财务人员占了总人数的70%以上,导致业务水平普遍低下,支出随意性大,保障不及时,还存在“包包账”“烟盒账”、大额现金支付等行为。现在,乡镇财务管理进一步健全、规范,能做到笔笔可溯源,减少了支出的随意性。并且,通过“云尚行”手机APP,不仅各级党政、管理部门、审计监督部门可以实时查询村级财务运行、政策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群众也可以实时查询本村的惠民资金发放和本村财务运行等情况。百姓心中有了一本“明白账”,乡村也搭建了一个“制度笼”。
理塘县财政局为村民制作的“云尚行”手机APP下载流程宣传板。新华网吴晓摄
截至目前,甘孜州2679个行政村村级财务已正式上线%;全州乡镇记账员和村报账员实现全覆盖培训;纳入平台运行已生成记账凭证的系统记录达25525条,累计上线张;“云尚行”手机APP送达数16082次;全州纳入“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平台管理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12.01亿元。
“贫困县和贫困村会相继退出,但是基层财务管理却不会退场。”四川省财政厅会计处处长刘绣峰认为,“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是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农村财务不规范的问题。但精准扶贫只是一个阶段,规范、健全的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体系对乡村振兴也有着重大意义。他表示,如何把甘孜经验推广出去,推向整个四川乃至全国,是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