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互联网创业风潮最为汹涌的一年,这一年,互联网思维、风口、O2O、新媒体等各种互联网概念和名词席卷全国。当一个又一个互联网创业者站在镁光灯下讲述他们的创业经历、产品概念时,互联网创业风潮也席卷到了西安这座西部城市,我和我们团队在这一年开始了我们互联网创业的元年。
不得不说,我们构想了一个非常有噱头的创业项目——将O2O的服务新模式、汽车后市场的大蓝海、移动互联网的高便捷等一系列国内最新的概念,融入到我们的创业计划书中,让我们在西安这片互联网创业精神贫瘠的土地上赚足了眼球。结果就是,我们轻而易举地拿到了200万元的天使投资。
如果你是个没有任何互联网从业经验的新兵,既不懂技术也不懂产品,又想创造一个符合自己心理预期的互联网产品,你会怎么办?我们选择了组建属于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团队,找场地、布环境、办执照、购设备、搭团队,一步接一步,我们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组建了一个技术公司的雏形。
搭团队:这一点对于移动互联网创业小白而言,是最致命的。当然,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创业方向和产品概念为我们加分不少。在团队招募之前我们先找到一位技术顾问,帮助制定团队建设要求,同时进行初期的团队招募。
在我们互联网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整个团队投入了所有精力,大家一起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每天不停讨论产品设计与技术实现,一次又一次进行实地产品调研,找寻一切可配合的外围资源。可结果却是,我们拿出上线个月时间,期间仅仅产品设计就经历了3次推倒重来,产品路线一直举棋不定,没有一个核心的主心骨。
而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我们对互联网产品的概念和认知还处于朦胧期,一直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意志。这次产品搁浅严重挫伤了团队信心,让公司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对整套互联网产品开发流程和人员配合的把握,团队中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决策者去主导。
1、过度抽样: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我们一直深信,用户和第一线调研的结果是最具参考性的,所以我们不断进行调研,对线下实体店的业务流程进行抽样,让我们的产品业务设计高度匹配线下实体店的业务流程。但这给我们带来的致命问题就是,我们的产品后台设计非常笨重。实体店说自己客户管理不好做,我们就开始做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体店说库存管理难,我们就做了一整套进销存系统;实体店说流程管理不好做,我们又将商家管理从技师端(手机端)到客户服务端(pad端)再到前台(web端)全线开发。对于一个创业型团队来说,小步快跑的第一步就这样被我们走偏了。
2、没有MVP版本:当我们研究了汽车后市场每一个竞争产品时,就在考虑我们的产品一定要做得精致一些,好在上线的时候就跟他们的产品拉出差距。一开始,产品开发就处于理所当然的闭门造车,没有考虑将产品先推出上线,让市场帮我们说话和判断。造成的结果就是,产品第一次上线、不专注:构想进军汽车后市场创业,可这个市场的范围相当大:违章查询、年审、加油、停车、洗车、快修、保险等一系列切入口摆在我们面前,到底从哪个开始呢?我们第一次选择是全都要,做一个大平台(现在想想,真是自不量力),结果就是第一次推倒重来。我们的第二次选择是,为每家汽车保养店服务的O2O平台,这一次又在小范围内迷失了自我,什么都抓、什么都做。第三次选择时,我们将需求锁定在到店洗车,却已经错失了市场机会。
4、想当然:创业的开始,自信我们的产品是好的,可当产品要上线吸引用户时还一味地想当然那就是无知了。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产品设计没问题,也想当然地认为用户绝对需要,甚至认为所有的商家像我们调研的商家一样全面配合、全都需要。
1、资金要保障。对于每一个创业公司而言,钱是最关键的基础保障,在资金有限时,提前做好资金配比至关重要。我们在进行市场推进之前从未考虑过推广和运营需要投入的资金量与投入周期,之后才会在进行市场推进的时候举手无措。
2、提前准备好。在运营推广团队搭建的过程中,商务洽谈团队和线上运营团队是同时招募的。商务洽谈团队(MKT)需要做什么我们是清楚的,可如何管理这个团队?采取怎样的激励机制?薪资待遇如何定?合作合同如何拟?没有做任何提前准备,遇到问题才想解决问题,结果就是进展低效,问题不断。而线上运营团队到底需要做哪些?我们一无所知。百度SEO(搜索引擎优化)做不做?新媒体运营怎么搞?线上如何吸引用户?一连串的线上运营问题让我们抓耳挠腮,无所适从。
3、人才真重要。对于商务洽谈团队的搭建我们试过两次。第一次是大量海招,吃苦耐劳的一律都要,从饿了么、美团、大众点评这些团队出走的地推人员我们更是重视。但同时我们却忽略了一点,我们的合作商家均属于高端商家,传统地推人员的工作方式导致我们的签单成交率很低。最终,第一次商务洽谈团队搭建失败。第二次团队搭建时,各方面都有了要求,可各种外围问题使招聘工作推进得十分困难。当我们准备再次杀向市场时,洗车这个细分市场已经进行了天翻地覆的大洗牌,商家对此类互联网公司已失去了信心。
在经历市场推广四处碰壁后,再摸一摸兜里的资金,我们选择放弃第一个移动互联网O2O产品——Yocar。这之后,紧接着迎来了像E洗车、嘀嗒洗车、我爱洗车等大一批汽车后市场创业者在2015年的大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