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2019年4月25日讯 让贫困村连接上互联网会是什么样的一番景象呢?日前,记者从深圳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公室获悉,“腾讯为村”平台上已有161个深圳对口帮扶地的贫困村率先入驻。深圳正在为“失联”的贫困村探索“互联网+乡村”的帮扶新模式。
回想起2016年刚被派驻河源市龙川县珠塘村的时候,扶贫干部刘攸伟感叹到:“外出打工的村民一年只能回来一两次,农村电子通信和互联网发展滞后,信息获取也不对称,村民间的情感失联比较严重,凝聚力不够。”
在腾讯企业社会责任总监、为村项目负责人陈圆圆看来,珠塘村的“失联”并非孤例,城乡差异是导致贫困村“失联”的根源,“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获取财富的机会迅速向城市聚集,村民为追求财富进城务工,引发情感失联、信息失联,财富失联。这三大失联互为牵连、恶性循环,消磨着乡村的活力,使乡村的发展停滞不前。”
如何改变现状,让贫困村不再“失联”呢?陈圆圆表示,“改变乡村失联的关键,是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而互联网+乡村正是这一解决方案。”
“凡与‘村庄’相关的一切,都可以纳入其中,党务、村务、商务、服务、事务,每一块都非常清晰,只要引导村民实名认证加入,大事小事都能在里边办理。”刘攸伟介绍,“在外打工的村民,要办事儿不用再跑回来,直接发消息给村委,马上就有村干部帮他办理。”
珠塘村在2017年4月正式入驻“为村”,是广东省第一个“为村”上线村庄。驻村扶贫干部刘攸伟表示,加入“为村”之后,珠塘村人心凝聚,失联的情感重新聚拢起来。
目前,“为村”平台上已有161个深圳对口帮扶地的贫困村入驻,并且有村民数6402人。借助互联网技术,这批率先入驻的乡村搭建起手机上的“党群服务中心”,各村的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并通过“工作日记”“书记信箱”等网上栏目记录工作心得,与村民实时互动交流。
信息不仅能够为村里干部群众提供便利,还是击破谣言的最有力利器。这是珠塘村在“财务公开”板块上的最新信息:“截止到2018年10月10日,珠塘村已申请到村帐521.3万元(其中支出414.8879万,未支出106.4121万元)”,并附上明细的统计表。
去年村里获得了一笔精准扶贫资金,让刘攸伟意料之外的是,因不了解资金实际使用情况,部分村民私下对资金的动向有所议论。听到这一消息,他想到了“为村”,并立即将账目列了出来,公布在“为村”上。扶贫款是多少,用在了什么地方,还剩余多少,村民一目了然,也不再信谣传谣了。
打开珠塘村的“为村”页面,点击“村有好货”板块,置顶的农产品就是珠塘村的“果园走地鸡”。填写地址付款购买,鲜美的走地鸡肉就能定向送达深圳宝安区的消费者家中。通过“为村”,消费者还可以订购到淮山、腐竹等来自珠塘村的各类优质农产品。
除了联通“农场与餐桌”,拓展农产品销路,“为村”平台更是为珠塘村的农业引来了千万级投资。
“我们通过‘为村’平台发布土特产信息,没想到很快引进了两笔来自外地的社会资金——开发走地鸡和牛蛙养殖产业,两个项目引入资金超千万元。”刘攸伟激动地表示,“来自长三角的订单和订金就不但让养殖户收回了近1000万的投资,还盈利颇丰!现在咱村的工作机会很多,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返乡,我们的村庄又活过来了。”
如今已有两个大型农业企业,通过珠塘村“为村”平台发布的信息连接进村投资。其中一家为省农业龙头企业,计划5年内注资千万在村里开发100万只林下走地鸡项目,已完成第一期10万只规模。另一家牛蛙养殖大户,和村庄合作社达成深度合作,开发了100亩牛蛙基地。(记者张升达/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