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滚滚而来,2016年6月,中国移动李跃总裁在杭州发布《中国移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2016-2020年)》。至此,中国移动“双创”工作开启新征途。
彼时,4G已经扑面而来,流量成为用户谈及最多的焦点。能否打造一款能够实时查流量、便捷办流量、轻松赚流量的APP,一开始我们心里并没底,抱着值得一试的态度,我们成功入驻杭州和创空间,开始了自己的双创之旅。
查流量和办流量是用户刚需,掌上营业厅可以实现。但问题在于,掌上营业厅并非高频应用,要培育用户日常使用习惯非常困难。那么什么才是用户的高频刚需呢?游戏无疑算是其中一种。如果我们以游戏为载体,反向去融合流量的相关功能,是不是可以以较低成本获得用户持续关注呢?类似产品在市场上还没有,而且H5游戏的开发难度相对较低,所以我们决定试一试。
产品形态基本明确之后,我们的UI人员很快做出DEMO,然后团队成员提出修改意见,之后迅速开始MVP的开发。
在程序猿没日没夜的突击下,我们的产品流量大富翁APP的Beta版本很快面世。用户登录APP后,在首页C位可以看到流量的使用情况以及赠送情况,通过首页Banner可以跳转到网厅业务办理页面。APP的主体功能是一款扔骰子游戏,用户摇骰子走到特定的位置之后,可以获得流量的赠送,但在获赠之前需要观看3秒到业务宣传广告(时间太短,用户对广告内容没有印象,时间太长,则影响客户感知)。
在苏研研发云的支持下,产品很快上线,一周之内用户规模突破4万,次日留存在60%以上。在“友盟+”监测的150万个APP中,流量大富翁APP的日活跃用户、日启动次数、上周活跃用户、上周活跃率、上月活跃用户、上月活跃率的指标均在同规模APP中名列前5%,效果超出我们预料。
产品上线后,我们通过APP平台、现场调研、电话访问、QQ客服群等多种方式,先后收集5万余条用户反馈,基于敏捷开发又进行了5次大版本更新:
新增宝箱功能。通过对Beat版本运营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日活不错,但在“用户留存时长”上与同规模APP相比存在明显劣势。于是借鉴“皇室战争”,上线“挖宝藏赢流量”功能,通过流量宝箱机制,满足用户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流量奖励的需求。产品上线后,“用户留存时长”等指标得到明显提升。
增加轻社交功能。借鉴“农场偷菜”、“蚂蚁森林”的设计理念,增加了分享、邀请好友、好友加油、好友卡位赛等轻社交功能。通过将游戏形态与产品资源进一步整合,为用户打造了一个互动社交的休闲场景。
增加流量预言帝,用户可以用小金库的流量对某个话题进行预测并押注,最终获胜的一方赢得流量,提升产品粘性。
此外,运营人员也全程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及优化过程中。从2017年4月Beat版上线至今,经过多次迭代和不断运营,流量大富翁APP的用户规模超过50W,日活用户9W+,月活用户近20W,核心功能累计使用次数超过1.2亿次,每日的广告位曝光量近百万次。
APP的核心指标是用户,因此团队所有人的工作就是围绕如何更好地吸引用户使用。有了这个共识,所有的争论才有了基础和评判标准。产品经理不是只提出需求就完成任务,研发人员也不是开发完产品就一切OK。运维人员更不是系统不出故障就万事大吉。整个团队都要为最终目标而工作。
2. 管理要灵活,要想做好产品,产品经理、工程师和运营人员需要经常死磕,团队负责人要做好协调。
在双创的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就是双创团队和移动工作的模式完全不同。在移动,所有的工作都是流水式的,每个人只从事某项工作的某一部分,大家要做的就是清晰分工,做好自己的事情,避免职责不清和无效争吵。而在双创团队,人员较少,分工没有那么明晰,大家都需要主动补位,因此争论不可避免,但没有那么可怕,只有在不断讨论中才能打造出较为完善的产品。
我们没能打造出基于流量的精准营销生态体系。尽管产品后期,我们上线了流量兑换码功能,可以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展联合营销,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由于局限在山西,联合营销的规模非常有限。如果我们的APP定位在全国,那么市场将非常广阔。以中国电信的流量宝为例,其核心功能就是以流量为奖励进行各类业务宣传。目前注册用户接近2亿,合作商家近千家。
在不限量资费迅速推广的现在,如何利用公司的用户优势、渠道优势以及大数据优势,建立良好的合作生态,为特定客户提供精准营销服务,打造后向收费的模式,变得更加迫在眉睫,真心希望有更多互联网化的产品突围而出。
双创一期“和锁屏”的项目团队由中国移动山西公司信息技术部秦晓飞、李杰、范磊,市场部渠道运营中心张强以及中移信息技术公司李悦猛组成。其中队长兼DBA为秦晓飞,UI及前端工程师为李杰,产品经理兼系统运维人员为范磊,运营人员为张强,后端工程师为李悦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