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松虎航道,开辟湖南通往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运通道,是今年年初全省水运工作会议上媒体关注的热点。近日,记者从湖南省水运局了解到,目前松虎航道的初步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中。由于湖南水运目前对接长江的只有城陵矶一个出口,导致航道网络难以与长江黄金水道有效连接,成为一张“局域网”,松虎航道的打通,贯通了长江和洞庭湖的第二个出口,也是湖南水运“局域网”变“互联网”的重要一步。
“湖南有这条航道以后,我们环洞庭湖区的高等级航道网就活了,正好也是长江的一条副线航道,促进湖南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湖南省水运管理局总工程师许足怀介绍,疏通松虎航道,就相当于为沅澧水域的货物打造了一条“水上高速”。
松虎航道不仅便捷连通澧水、沅水以及西、南洞庭湖等通航水域,也是重要的南北向水上运输大通道,松澧航线也是连接澧水及松虎两条省内航道的便捷通道,通过对该两段航道的综合整治可完善我省内河水运网,有效打通洞庭湖与长江黄金水道的第二条连接通道,并依靠湖北境内正在实施的江汉运河,进一步将直接运输腹地延伸到汉江中上游地区,极大地缩短汉江与洞庭湖区的水运距离。
同时,湖南省水运管理局正努力推进西面沅水中上游航道、南面湘桂运河和东面渌水航道等重要出省通道的前期工作。“今后我们可以和贵州、江西通过水路相接,出海通道可以走广东、广西。”许足怀介绍。
一张湖南水运互联互通的网络正在铺开,对此满怀期待的并不限于依水而生的航运人。
松虎及松澧航道的建设,将有效降低沿线货物运输成本,提高商品竞争力,并能较好地满足货主对运输时间和运输质量的要求;同时能为汉江铁水中转煤炭运往洞庭湖区提供便捷的水运通道,对铁路运输也能起到较好的补充作用,促使本地区公、铁、水路等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加快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对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交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017年,全国人大代表刘绍英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打通澧资—松淲航道并纳入湘鄂两省“十三五”水运建设规划的建议》。
“我是渔民的后代,父辈经常在松虎河道打鱼,对这条河道并不陌生。”刘绍英说,长期以来,受航道等级偏低、码头标准不高,松虎航道和澧资航道不能常年直接通航,该航道的水上综合交通体系一直未能构建,成为整个湘西北地区对接长江经济带的瓶颈。
提出这样的建议,刘绍英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广大航运人的忧虑,更是出于促进洞庭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考虑。随着津澧两地区域经济的加快发展,客货运输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境内仅有的一条二广高速和通航能力不足500吨的澧水已远远不能满足客货运输需求。
据预测,松虎航线万 吨、1800万吨。而松澧航线为连接澧水及松虎两条省内航道的便捷通道,其建设可进一步完善我省内河水运体系,经预测松澧航线万吨。松虎航道建成以后,可进一步加强洞庭湖区周边常德、益阳以及长株潭城市群与湖北宜昌、荆州等长江中游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城市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和产业分工协作,推动沿江沿湖地区产业转移,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对洞庭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重要的洪水调蓄场所,是长江中下游水资源的重要来源,是区域对外开放的重要水运通道,是湖区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依托。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尤其是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荆江河段冲刷加剧,河床下切,导致江南三口分流分沙比持续减少,河道断流时间延长;洞庭湖湖区枯水期明显提前,对湖区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甚至在枯水断流期,居民饮用水都十分困难,湖区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都亟待改善。
预计三峡工程运用后的 50 年内,荆江河段仍将持续冲刷,长江河道枯水位将继续下降,三口分流量进一步减少,湖区枯水情势进一步恶化。为适应国家战略对洞庭湖区新的更高要求, 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水安全保障,进行洞庭湖区综合治理刻不容缓。
2016 年 5 月,《洞庭湖区综合规划》(修订稿)发布。规划总目标为建成洞庭湖区人水协调的防洪减灾体系、持续优化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协调优美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统一高效的水利管理体系等四大体系。
其总体布局为扩挖四口水系骨干河流,松虎航道整治对松滋河的开挖符合《洞庭湖区综合规划》的总体布局的要求。在改善供水灌溉、防洪条件,提高航道等级,促进水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同时。增加了枯水期、平水期环境容量,恢复断流河段水体交换,促进污染自然衰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体自净能力,并增强了长江与洞庭湖复合生态系统的水系连通性,增加了鱼类产卵场所和生存活动空间。真正做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