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30日电(杨静 刘培现 杜云)记者30日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新闻中心获悉,该区推进残疾人互联网+居家托养服务,依靠智慧助残服务模式,实现了残疾人与工作人员、家属、服务机构、服务人员的信息交互,满足了重度残疾人在生活、健康、安全等多方面的需求,有效减轻了残疾人家庭负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据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智慧助残信息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互联网、智能呼叫、GPS 定位等信息技术,创建了“系统+服务+残疾人+终端”的智慧助残服务模式,通过跨终端的数据互联及同步,连通各部门及角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智慧管理闭环,可对残疾人身体状态、安全情况和日常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并满足困难残疾人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帮助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解决生活难题。
为确保这一模式真正惠及残疾人,平城区残联针对全区11979名持证残疾人居住分散、覆盖广泛、区域复杂的客观情况,经过和服务机构反复研究探索,确立了需求服务和配送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力争让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地惠及最需要的残疾人。
从2018年4月份开始,平城区残联居家托养服务组先后对辖区2289户重度肢体、智力残疾人进行了电话预约和筛查评估,最终确定500户为服务对象。经过对残疾人的家庭情况、残疾情况、致残原因、经济情况、康复需求、技能特长、就业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解后,先后为450名残疾人上门办理SIM卡,免费配发智能手表,以便让残疾人能够及时便捷地联系到信息平台,预约各种急需的服务项目,同时还能让他们享受到及时定位和健康体征实时监测服务。
此外,平城区残联还为 500 名服务对象购买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险,有效为残疾人进行了二次保障,目前已有3人因为意外伤害得到了满意的保险赔付。
一年多来,依靠互联网+智慧助残信息这一平台,平城区共为残疾人提供居家照料类服务14573次;为残疾人提供康复理疗按摩、健康指导、基本生命体征测量三项康复类服务 3053 次;登门为219户家庭上门免费发放了法律援助手册及便民服务卡;为141户托养人家进行了家庭无障碍改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