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为峨溶镇点赞~~国家人社部扶贫60典型事例秀山位列其中

2019-09-17 12:4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工作人员从未以任何名义联系参加“人社扶贫典型事例征集展示”点赞活动的单位。

  2018年10月,根据重庆市人社局、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关于开展就业扶贫示范车间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秀山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就业扶贫示范车间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扶贫车间创建的重任落到了乡镇(街道)的肩上。对于劳务输出大县来说,由于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已经外出务工,留在家的多数为老、弱、病、残人员,扶贫示范车间创建工作难度非常之大。为此,秀山县峨溶镇领导发动各村(居)干部动员在外务工的能手引进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回乡创业,创建扶贫示范车间,带动当地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其中,秀山县峨溶镇动员本地人龙乔平返乡创业。龙乔平从1992年开始,一直在福建省晋江市一家塑料编织厂从事塑料篮子编织工作,是塑料篮子编织能手,月收入达6000多元,他在当地领导的说服下同意回乡创办企业,并由福建省晋江市的厂家提供原料,由龙乔平组织农民把原料编织成塑料篮子,再统一发货给厂家,厂家按合格篮子的数量支付加工费。2019年6月21日,由龙乔平和峨溶镇黄瓜村民委员会共同出资的“秀山县扶创编织袋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这也是该镇第一家由返乡农民工创建的企业。

  同时,秀山县就业局利用东西部劳务协作资金,请山东省德州市培训老师进行指导,由峨溶镇黄瓜村的3名编织熟练工当老师,对30个学员(以建卡贫困户为主)进行为期15天的“手把手”式教学培训。这个培训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捧,原计划培训30人,实际培训49人,47人合格,培训合格率达95.9%。

  目前,秀山县扶创编织袋有限责任公司已将18名技术熟练的学员(建卡户17名,低保户1名)招录为职工,其他学员待技术熟练程度达到后,也将全部招录。预计到下个月,此次培训合格的47名学员全部能够到秀山县扶创编织袋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就近就业。从事3年以上的熟练编织工每天能够编40多个,月收入能够达到4000多元;一般编织工每天能够编20个,月收如能够达到2000多元。按照平均月收入3000元计算,47名学员年编织收入可达170万元。

  培训结束,为确保学员有更多的塑料篮子编织,秀山县扶创编织袋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立即与村干部奔赴福建省晋江市联系更多的厂家,村支部书记也正在将小型塑料篮子作为绿色环保的“菜篮子”推向秀山县内市场,扩大销量。

  秀山县峨溶镇在就业扶贫方面另辟蹊径、大胆创新,“秀山县扶创编织袋有限责任公司”创建扶贫示范车间的经验在全县推广,动员指导在外地务工的能手引进类似手工作坊企业,到家乡投资,引导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是今后秀山县就业扶贫工作的主导方向。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