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G指出,首先,移动互联网金融政策环境利好。MBG了解到,移动金融得到了监管政策大力支持,特别是放开移动支付限制对促进移动金融发展具有积极作用。2014年央行发文鼓励商业银行拓展NFC手机近场支付应用,2015年央行发文指出“移动金融是丰富金融服务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发展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其次,移动金融更好满足客户行为需求。
MBG认为,随着4G技术普及、用户体验提升及移动设备普及率的提高,消费者互联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截至2016年6月末,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24亿户,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4.7%。再次,移动技术助推移动金融发展。如在支付领域,随着二维码支付技术的成熟,商业银行及时推出二维码支付服务。近期工行推出的工银二维码支付,可覆盖线O支付全场景。另外,移动互联网金融逐步从单一的移动支付向“一站式金融生活移动平台”发展。
一是智能投顾技术提升个性化金融服务,为互联网金融带来全新的业务模式。智能投顾能够根据每个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以及风险偏好等,运用一系列智能算法及投资组合优化等理论模型,并根据市场的动态对资产配置提供建议,为客户提供参考。二是区块链技术深刻影响互联网金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存在众多优势,一旦具备成熟应用基础,将深刻影响当前的金融格局和运行方式。目前,央行鼓励区块链技术研究,先后成立了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和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三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利用,可进一步促进互联网金融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能改善经营决策,为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使经营决策更加高效便捷,促进互联网金融智能化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是2016年G20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该会议通过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提出8项主要原则和66条行动建议,旨在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地区发展。随着中央对农村网络及金融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当前城乡地区已成为互联网金融布局的热点,银行、电商等机构积极布局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
MBG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的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35次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 ,另根据Statista机构预计,在2013年至2017年,移动支付市场将以年复合增长率32.3%的速度增长,预计在2017年达7010亿美元。从这两种数据不难看出,人们更趋向于选择手机作为上网设备,采用手机进行金融活动,移动互联网金融突破了PC互联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享受优质的金融服务,移动互联网金融加速起航的时代已经到来,未来移动互联网金融存在七大发展趋势。
移动化: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普及,4G的加速发展使我们正阔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理念也正在从高大上走向屌丝人群,碎片化的金融已经开始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春节8天超过800万用户参与微信红包活动足以说明这一趋势。目前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已经在往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转移,在理财方面传统的理财页面也开始向APP进行转化,如果不重视移动的趋势,互联网金融最终会被移动互联网金融推入危机。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未来人们办理金融业务,不用去营业网点了,人们通过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投资理财、移动支付、购买理财产品、浏览金融资讯,在任何空隙、休闲的时间就能完成金融需求。
个性化:在未来,客户的体验以及业务的便捷性和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重要,移动互联网金融的服务、产品、功能等个性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以个人金融财富管理为例,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查询、进行对帐,服务消费、支付转帐、投资理财等功能将迅速开发,同时还涉及到公共事业的缴费,以及基金、债券、证券、保险、信托和社保、医疗等等一系列以家庭和个人产品为特征的私人零售业务。面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需求,将会开发出更多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服务来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为导向”的服务理念会越来越突出。我们即将进入一个“移动消费者年代”,客户根据自己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来反向要求上游机构推出产品,金融产品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
产业化: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对市场的拉动效应将超越以往的任何产业,随着移动支付产业的规模化、迅速化的发展,移动支付未来所承载的功能和使命将大大超出现有的金融支付单一功能,在现代科技和市场迅猛发展的今天,手机银行所承载的私人银行、零售业务、大贷、小贷金融衍生业务,将会成为移动支付产业未来重要的标志。未来移动互联网金融还将延伸到街道、社区和各个消费场所领域,移动支付产业链将会涉及到包装、运输产业、仓储、铁路等各行各业,特点表现为线上与线下,碰柜和离柜,实务与虚拟,多种路径方式,使得商业银行在物理网点和移动支付两个平台上,通过产品与服务对广大客户,形成双轨并行的市场,从产品到产业化是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
场景化:对于移动互联网金融,场景化就是把复杂的、相关联的、需要做风险评估的产品和服务用移动互联网化的简单思路表现出来,同时把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快捷、便利、通俗的投资方式用合适的途径传播给广大的投资者和消费者,并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化是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下一个阶段的趋势,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如电商小贷、在线P、众筹、金融服务平台、互联网货币等,都还是在传统互联网的框架内做互联网和金融的嫁接,而下一个阶段,就需要把这种嫁接到移动的场景化,并融入日常生活。
数据化:金融业是大数据的重要产生者,交易、报价、业绩报告、消费者研究报告、官方统计数据公报、调查、新闻报道无一不是数据来源。移动互联网提高了金融数据收集能力,大数据则为金融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了思路,大数据时代下,移动互联网开始显露其在金融领域的真正价值。移动互联网金融在大数据的推动下将会更加快速寻找到合适的目标用户,实现精准营销,其次,做移动互联网金融核心是风险把控,关键是数据,大数据在加强风险可控性,支持精细化管理方面助推了移动互联网金融,尤其是信贷服务的发展。
创新性:在移动互联网金融时代,依靠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应用以及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会越来越明显,从功能开发、产品形态、交易模式、应用模式、行业形态等各个方面都会出现创新。在移动互联网金融领域将出现颠覆性产品,新的交易模式也将不断涌现,在传统的B2B,B2C,包括C2C的基础上,各种各样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不断涌现,而单一的产品创新也将向提供整体金融服务方案转变。
交互性:交互性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也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人们只要带上移动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可以和朋友问候交流、分享资讯,整个社交圈也就装在口袋里。如今,随着微信普及,微信银行、微信理财、微信支付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金融交互性必将成为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实名制、圈子、社交等关系数据也是对移动互联网金融进行个人进行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是互联网金融以及传统金融不可替代的优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财经金融信息,金融供需信息几乎完全对称,并可以实现供需双方直接交流沟通。然而最能显示出交互性的便是互联网金融众筹产品,这也是未来发展的必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