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网易、京东和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们纷纷跨界养猪?

2019-10-03 20:14

  2019年,是属猪人的本命年,也是猪的C位出道年,“猪肉价格上涨”成为2019年关键词之一。自去年4月份以来,受“猪周期”下行、非洲猪瘟疫情冲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产能持续下滑,今年猪肉供应相对偏紧。

  众多养猪户们开始对复栏养猪望而却步,哪怕猪肉价格上涨,利润可观,散养户们对补栏复养仍持观望态度,部分人甚至选择退养以规避风险。怕再一次由于猪瘟,从养猪富裕户一夜变成贫穷户。

  然而,在散养户退出养猪市场的另一面,互联网巨头网易、阿里及京东等却纷纷入局养猪市场,通过运用大数据、图像识别、语言识别、物流算法、怀孕诊断等科学技术,布局自己的养猪版图。

  网易早在10年前,就进军现代农业。2011年3月,网易将养猪基地落户浙江安吉,实现智能化养殖。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丁磊拿出网易“丁家猪”在乌镇招待互联网巨头,马化腾赞其“肥而不腻”,张朝阳夸它“秀色可餐”,雷军认为“入口即化”……“丁家猪”一举成为网红。

  2018年2月,阿里云宣布与四川特驱集团合作“世界首创的AI养猪”项目。采用阿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四川特区集团提供的猪仔,将AI、大数据、视频语音技术引入养猪产业。目前阿里云在AI养猪这一项目上已经累计投入了数亿元。

  京东也在去年11月成立京东农牧子公司,依托数据技术、AI和IoT等核心技术,通过与农大、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成立“京东农牧院士研究院”。自主研发并推出集成“神农大脑”+“神农物联网设备”+“神农系统”三大模块的智能养殖解决方案。今年5月,京东又投资了吉林一家黑猪养猪商“精气神”,在销售平台、渠道、育种、饲喂、产品组合、冷链运输等环节发力。

  此外,万达、碧桂园、恒大亦纷纷进军生猪养殖。互联网巨头们为何选择入局养猪行业?目前我国养猪产业现状和痛点是什么?互联网公司的入局又将如何颠覆养猪业?针对我国目前养猪产业存在的问题,前瞻经济学人收集整理了农业养殖专业机构意见,先一起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中国畜禽粪污产生量巨大,每年达38亿吨。目前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仅为49.1%,规模以下养殖户点多面广。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率为70%。调研发现,规模以下养殖户粪污乱堆乱倒比较普遍,严重影响农村环境质量。”

  “当前生猪产能下降严重,由于非洲猪瘟疫情仍未解除,养殖场户普遍担心“血本无归”,复产补栏信心严重不足。但一些地方政府发展生猪等畜禽养殖业积极性不高,甚至借着环保的名义打击和挤压养殖业发展。”

  此外,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下的新牧网&农财宝典相关人士也对前瞻经济学人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非洲猪瘟后,还有这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是非洲猪瘟的传染源扩散是否可以控制?二是传播途径中最重要的猪贩和运猪车是否得以有效监管?

  这是最坏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机。虽然现在非洲猪瘟已经到处都是,但是暂时的稳定一定是各部门保生产、促生产的好时机,因为现在猪已经很少了,相关部门在调运监管和扑杀补贴上如果可以严格执行,现状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非洲猪瘟对于中国养猪业的冲击,无疑是个噩梦。如何攻克非瘟渡过难关,涉及养猪业数以百万计的从业人员的生存问题,也是波及全国人民的粮食安全问题。

  防控非洲猪瘟,猪场单兵作战做好生物安全是不够的,环境中的病毒量太大,防控的风险就很大,单打独斗没法长期存活下来。”

  结合前文所述目前我国养猪行业存在的问题,前瞻经济学人看来,互联网巨头入局养猪市场,以AI,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慧农业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国家战略上看,互联网巨头利用自身平台优势,与传统农业企业合作,共同打造智慧农业,有利于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从国计民生上看,选择智慧农业,有利于解决我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实现《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就农村污染问题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三基本:针对畜禽污染处理问题、地膜回收问题、秸秆焚烧的问题采取的有关措施,也就是说通过资源化利用的办法从根本解决好这个问题。

  目前,我国养猪产业仍然面临着养殖场规模小散户多、标准化程度不高、人工成本高、重大疫病的防控能力不强、养殖业污染较严重等问题。互联网企业能够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一体化智能技术,能够对生猪养殖过程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业务体系,解决生猪养殖过程的饲养和疾控管理问题,降低猪只死亡率及养猪成本,提高猪资产利用率、人工效率和安全性,并减少养猪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最终实现种猪场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和企业利润双增益。

  阿里的“AI养猪项目”,京东的数字科技赋能农业,网易的可规模化复制、完全自营的生态养殖体系,都在推动传统农牧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互联网化。

  此外,令养猪大户们闻风色变的猪瘟疫情,也可以通过AI技术在第一时间做出疫情预警,提醒人工及时介入,防止疫情进一步恶化,对非瘟做到最大程度的“防”和“堵”。

  网易味央的网易黑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猪肉价格一路飙升的大背景下,今年9月,网易味央通过官方微信号发布了一条有关猪肉价格的说明——“味央黑猪肉价格稳定”

  互联网巨头们大力投入的标准化养殖体系,在猪肉价格飞涨、传统养殖场纷纷面临生态挑战的当下,优势愈发明显。

  入局养殖行业,在农村电商兴起的当下,是互联网巨头打造从新技术、新零售到物流、金融的农村生态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互联网电商巨头依靠其强大的线上销售渠道,在物流、仓储、销售等环节具有传统养殖户不可比拟的优势,加上AI技术积淀、大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连接打通能力等优势,在“互联网+”领域以科技为生态农业赋能,颠覆传统农业,助力第一产业的转型升级。

  正如马云在2017年12月份,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上有关农业创新的一段视频讲话:

  “未来二三十年,因为互联网,农民会成为新农民,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解决了土地上种东西归谁的问题,现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要解决的是这些土地上的东西卖给谁的问题。农民知道把农产品卖给谁,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就会迈出巨大的和关键性的一步。上一代的农民很多人背井离乡来到了城里做了农民工,而今天我们希望农民不再需要离开土地就可以进行农民商。我非常敬重袁隆平先生,他把亩产做到了一千斤。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把亩产做到一千美金以上。我们希望农业的现代化,能够让土地更加增值,能让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做新型农民、创业农民、产业农民,他们才是未来新农村的缔造者。”

  猪肉作为居民生活中的刚性需求,虽然牛羊禽肉会产生一定的替代作用的,但是短期内猪肉仍将占据主体地位,在2019年猪价止跌回升,并在环保压力及产业规模化趋势影响下,散户养殖将进一步退出,规模养殖扩大,行业或将进入产能释放、产量增长的拐点期。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19年下半和2020年,我国将会在加强疫病控制的情况下提高产量,以缩小和规划目标的差距,及至2024年我国猪肉产量或将达到6000万吨。

  在前瞻经济学人看来,随着互联网巨头们在养猪行业的不断深入,传统“脏乱”的养猪业也将迎来一场华丽蜕变。或许在将来,我们在电商平台上买猪肉时,扫一扫猪肉附带的二维码,就能知道它的一生——走了多远的路,生前有过什么趣事,它是不是单身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