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这家有着55年历史的安徽地方国企,正在遭遇转型发展的阵痛。商用车销量保持着在细分市场的领先,乘用车业绩却一路走低,业界的质疑逐渐增多,甚至直指企业掌门人安进,让这位已经在企业服役44年的“江淮老兵”备感压力。
“我预演了好多次,你们今天是不是来审问我。”已经执掌七年帅印的江淮掌门人,一直低调面对媒体,“如果不是接受采访,这个时间我就去车间了。”
掉皮的沙发,破旧的木门,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的江淮汽车集团管理层仍然集中在“老厂区”办公,虽然十几公里之外崭新的新港基地早已投入使用,但工程师出身的安进始终保持着江淮汽车的创业传统,低调务实、艰苦朴素。
一直低头走,是不是忘记抬头看路了?“江淮什么时候都没有迷失方向。”安进看了一眼记者,然后把自己对行业发展、市场变化以及江淮的战略想法一一道出。
2016年,江淮汽车产销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当年完成销量64.33万辆,同比增长9.4%。此时,安进已经接任董事长职位四年时间,此前他在总经理的位置上干了12年。
从2002年瑞风上市开始,江淮迈出了向乘用车转型的步伐,该车型一度占据国内MPV市场60%以上的份额。2008年,顺风顺水的江淮推出了首款轿车宾悦,标志着江淮汽车全面进入乘用车领域。
从开始生产乘用车到2016年的巅峰时刻,依托市场的整体高速增长,江淮也一路高歌猛进,年产销量迈过50万辆门槛之后,甚至也设想过百万辆的产销计划。但是,整体市场高速增长的戛然而止,让大部分企业措手不及。
此后两年,江淮销量急转直下,2017年,江淮汽车销量下降超过20%,仅完成51万辆,2018年再度缩水至46.2万辆。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江淮乘用车累计销量约为12.72万辆,商用车累计销量约为19.35万辆,商用车在江淮汽车的销量占比仍超50%。“这是因为江淮汽车在乘用车领域起步较晚,缺少相关核心技术与平台,以及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乘用车产品。”江淮汽车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
“中国汽车的发展与改革开放,GDP的增长相关联,高速增长了28年。”安进说,当时都能跟得上,但是当需求下降,产能还在增长的时候,问题就会到来。1/31新闻搜索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