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嘉兴桐乡乌镇召开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我们深刻地领略到了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顶尖科技风采。比如会场入口,访问者通过人证核验闸机,实现刷脸“秒入场”;经过民航A级认证的毫米波人体成像安检系统,首次在会议中心安检口试点应用;长着一对“大眼睛”的5G巡逻机器人正在互联网之光新场馆外“值守”。阿里巴巴展台上,AI魔镜结合AI情绪感知分析技术,正与参观者进行情绪诊断互动。
科技的不断突破,也预示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进一步反映出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和高标准。众所周知,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便是方便采买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农贸市场。一个农贸市场的生意是好是坏,往往由众多因素构成,其中不乏有农贸市场的环境、设备、产品、服务、人员、管理等等。
聊到这,我们自然而然地引出来“智慧农贸”这个新概念。何谓智慧农贸,智慧农贸市是指指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传统的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从而解决如食品溯源、短斤缺两、智能电子支付等问题。从概念中,我们提取到了几个重要的信息点,分别是物联网、食品溯源、电子支付。那么,如何将这几个点通过某种手段串联起来使用呢,今天我们就来解答这个疑问。
农贸市场引入“互联网+”思维,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长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农贸市场管理机制,采集录入各种数据信息,包括市场信息管理(摊位信息、经营户信息、内部员工信息)、食品农产品管理(供货商信息、商品价格信息、商品准入台帐、塑料袋进货台账、检测信息、食品规范)、经营户信用管理(经营户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满意度评价)、数据统计分析等模块,实现农贸市场与不同群体(消费者、市场管理者、监管部门等)之间的信息化沟通和交流,从而全面提升市场的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全程追溯制度保证食品可追溯。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一环,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农贸市场应加强市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的作用。最直观的,消费者通过一台触摸查询屏和一张小票,扫码即可了解到所购买产品的各类信息,比如生产地、规格、价格、摊位、农残信息等。
为了避免缺斤少两、找零不便、假币伪钞等弊端,目前市面上,通过智慧化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内均配置了由市场方统一采购的智能电子秤。这款电子秤不仅支持支付宝、微信等方式的电子支付,同时也会提供一张自带“溯源二维码”的小票。
“以前买东西遇到不良商家,会在秤上做手脚,缺斤少两,现在市场使用的智慧秤,金额和总量都公开显示,我们都放心。”消费者陈女士表示,商户现在统一使用市场管理方配置的电子秤,商户无法对秤做手脚,能很好地保证消费者的权利,“电子支付也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