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山混沟华北惟一原始森林都有什么奥秘?你知道吗?

2019-11-07 23:26

  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尚雯 董雷报道:山西混沟保存着华北唯一原始森林,动植物资源丰富,保育着金钱豹、红腹锦鸡、猕猴连香树等32种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植物,以及青檀、山白树、暖木等30种山西省重点保护动植物和174个中国特有种......9月20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西历山混沟原始森林第二次综合科考成果相关情况。

  上一次科考队员均来自本省林业系统,这次面向省外选聘权威专家作为指导老师,形成了梯次队伍,联合省内地质土壤专家进行了大量取样检测,提升了科考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覆盖面,也为我省林草系统培养了野外科考的技术骨干和本土专家。

  科考发现混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一处华北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本次科考记录到443种维管束植物和111种陆生脊椎动物,来源上具有南北交错和东西汇集的特点;保育着金钱豹、原麝、红腹锦鸡、猕猴、大鲵、黑鹳、连香树等32种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植物,以及青檀、山白树、暖木、铁木、苍鹭、复齿鼯鼠等30种山西省重点保护动植物和174个中国特有种;混沟原始林内高度近30 米、年龄在百年、最大为几千年的古树多达43种、5万余株,生长良好,基因资源宝贵。

  本次科考从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景观生态系统演替的尺度,对原始林组成、结构、功能、演变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探明了原始森林的原真性、完整性等本质特征,以混沟典型原始林确立了华北地区生态地理区域生态系统的参照系,为我省以建立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撑。

  混沟原始林系统是在未经干扰条件下,多因子共同作用、动植物协同演变而生成的多功能森林生态系统,蕴含了丰富而复杂的天然林演变规律。其植物间、动物间及动植物间的系统演变,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多种功能的协调演变,均为我省天然次生林的精准修复,多功能阔叶林的定向培育提供了优质的“教科书”。

  与35年前保护区成立之初的第一次科考结果相比,混沟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价值都得到明显提升。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达到了1.84,提高了8%左右;山白树、连香树、暖木等珍稀植物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出现了明显的增加和扩展;水土流失侵蚀模数下降了15%左右,水源涵养功能提高了16%左右;原始林的负氧离子浓度为每立方厘米900-3800个、平均浓度1900个,林内空气达Ⅰ级质量标准,比保护区外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了约20%,体现了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用科考成果、动态调整保护模式、推行适应性保护的显著成效,也说明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对全省的重要生态资源进行保护,是生态保护最有效的形式。

  此外,本次科考较为准确地评价了混沟原始林区的地质特征和服务功能价值,形成了混沟“五大定位”和森林生态系统“五大特性”的基本结论。混沟的“五大定位”,是华北火山岩地貌的博物馆,是华北地区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阔叶乔木树种多样性的富集区,是暖温带阔叶古树的植物园,是华北地区原真性森林生态系统的标准地,是金钱豹等珍稀濒危物种扩散的重要廊道。混沟森林生态系统“五大特性”,即显著的起源原真性、结构完整性、动态稳定性、区位独特性、物种珍稀性。混沟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演变规律,对加快国土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我省弥足珍贵的物种宝库。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