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的节日向美国迁徙时,“索灵”风俗没有留存下来。在美国,最初的万圣节庆祝活动是为了纪念岁末的收获季节,节日食物主要是自制的应季美食,比如焦糖苹果和什锦坚果。那时候万圣节没有灵魂蛋糕,也没有糖果。
直到20世纪50年代,“不给糖就捣蛋”才在美国风靡起来。大萧条和二战结束后,美国郊区开始繁荣起来,人们想找个由头乐一乐并结识邻居。于是,“索灵”的老习俗就复兴了,并让孩子们有借口化装打扮,在街区游荡。给“捣蛋鬼”准备的东西通常包括坚果、硬币和自制的烘焙食品,今天的大多数孩子恐怕都看不上这些东西。
后来糖果公司把手伸向了这一节日,情况就发生了改变。糖果商已经让消费者相信,他们需要在圣诞节和复活节吃糖果,于是他们开始寻找一个在秋天营销糖果的同样有利可图的良机。“不给糖就捣蛋”的新风俗对他们而言简直是天赐的好运。制造商缩小了糖果包装,将一口一个的小糖果独立包装,并将其作为万圣节款待食品来推销。成年人很庆幸可以买到这么方便的零食而不用再亲手烘焙,孩子们喜欢这些糖果的味道,糖果公司也因此大赚特赚。
时至今日,已经难以想象没有彩虹糖、巧克力棒和长年备受争议的玉米糖的万圣节。但是今年十月,当你捧着一袋或一碗万圣节糖果大吃的时候,别忘了你原本可能吃的是“灵魂蛋糕”。